246
 
本期主题:忍辱第一道







佛如花果,众生如同树根,
以大悲水饶益众生,
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
能忍,则慈心增长,恒为众生善友,
饶益众生,终成佛果。


忍而菩提苗长

文/普莲寺日间研经禅修班学员 传师


  在户外公园或游戏场观察孩子的活动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幼童面对比较大的孩子,或游戏难度太高、超出自己的能力等不如己意的情况时,孩子们有趋吉避凶的本能,会离开、让步或由陪同而来的家长帮忙解决困境。

  年龄渐长,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多了,却也要不断在无法改变的现实中,常常忍耐,等待时机、争取权益。进入社会求职、面对婚姻,有更多做人做事的学习与冲突。经过社会化学习,面对社会多变诡谲的关系,我们以何为甲冑?或者忍气吞声,迂回妥协,就真没有怨怼吗?

  退休后因缘际会,去了普莲寺,让传师生命有了大转弯。上完初级禅修班在等中级班开课时,将《初级禅修教本》好好读了一遍。发现,如果做得到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就能超凡入圣。因为内在要慈悲、有智慧,克制自己的身语意,时时为人着想,注意表现在外的声音与表情是否合宜,态度是否圆融等等,这都是要积极努力的。

  后来才明白,想要有如意的人生,就得修正不清净的身语意。修行就是「忍」,忍受外面境界所带来的烦恼,将「敬慈和真」用在生活中。「心」静下来,人就安定了,「定」之后,看待事物就能更豁达,这是修行学佛的目的之一。

  刚开始在精舍出坡、担任执事,面对种种事务,总想说个是非曲直、辩个公道出来,不懂思惟「缘起性空」的道理,因为忍不下眼前不如己意的情况,常常兴起「何不回归逍遥日子?」的念头。师父提醒:「要借事练心。」自己便硬生生「忍」下来。直到读了〈达磨二入四行观〉中的报冤行:「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而恍然大悟。也因为师父时时提点:要觉察、觉照,时时反省自己身语意业。时间久了,才发现许多事因缘改变后,结果就不同了,只是当时无法体会师父的用心;也才明白为什么师父说:批评、抱怨,不但是慈悲心不够,更可能因此断了别人的法身慧命。

  庆幸自己能继续留在道场,才有机会看到师父不舍众生,慈悲等待弟子们的转变,等待弟子们的菩提心苗萌芽、成长,妄心日减。也期许自己遇到境界在反应前或做决定时,以佛法为导航,学习忍一下、停顿一下、想一下,开启智慧和谐的人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