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忍辱,至佛道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舳法师
一只黑羊和一只白羊在独木桥相遇,互相争执先来后到,谁也不礼让谁,最后在争吵、推挤中双双跌入河里。忍得了一时,忍不了一世,有的人,吃一点亏就好像被挖了一块肉一样;但换个角度想,争得了一时,也争不了一世。古人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凡事若能退一步,处处为别人着想,「忍」与「让」不仅能化解不必要的冲突,也是智慧的表现。
战国时期,赵国的宰相蔺相如和将军廉颇,是赵王得力的左右手。但廉颇因嫉妒蔺相如,所以处处羞辱他、刁难他。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优先,将个人荣辱放一旁,不与之回应,处处躲着、让着廉颇。当廉颇得知后,羞愧难当,便亲自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古云:「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愈是有器量、有礼的人,必定更谦让,所散发出来的气度和德行,也就更为人所景仰、敬重。
过去,曾有一位法师向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请法:「众生难度,要度他,他不但执迷不悟,而且毁谤佛法、辱骂僧众,真是气人!」老和尚回答:「佛菩萨看待众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错了,只希望他改过,怎么还会对他生气呢?」
菩萨修行忍辱当如是思惟:「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舍利弗尊者初发菩萨心愿时,因受帝释天考验而退失菩萨心,所以行菩萨道还要发菩萨誓愿,学习地藏王菩萨大愿:「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如此以愿导行,以行满愿,才能于忍辱波罗蜜中精进不退。
开山祖师曾说:「修行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忍字。」能忍别人所不能忍,忍外面的境界、忍内心的烦恼……无所不忍,乃至为众生忍受地狱之苦,甘之如饴,最后达到忍无忍相。《涅槃经》云:「菩萨修行大涅槃者,作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渡烦恼河。』以是思惟,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经由修忍辱,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进而修菩萨行门,广度一切众生,最终成就佛道。故论云:「能修忍辱,慈悲易得;得慈悲者,则至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