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禅门探微







赵州从谂禅师

文╱编辑部  图╱传赅

  赵州从谂禅师

  赵州从谂禅师(778-897),晚唐高僧,曹州郝乡(今山东省曹县)人,俗姓郝。童稚之时,于本州扈通院出家,受具足戒前,即往池阳参谒南泉普愿禅师。

参礼南泉禅师 悟道

  初礼南泉,适逢南泉禅师正在丈室中休息。南泉禅师一见赵州禅师,便问:「近离甚处?」赵州禅师道:「瑞像院。」南泉禅师又问:「还见瑞像么?」赵州禅师道:「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

  南泉禅师一听,便翻身坐起来,问道:「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赵州禅师回答:「有主沙弥。」南泉禅师又问:「哪个是你主?」赵州禅师于是走上前,躬身问讯道:「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候万福。」

  南泉禅师知道赵州禅师是个不可多得的法器,遂收他为入室弟子。 

  一日,赵州禅师入室请益,问南泉禅师:「如何是道?」南泉禅师道:「平常心是道。」赵州禅师问:「还可趣向也无?」南泉禅师道:「拟向即乖。」赵州禅师又问:「不拟争知是道?」南泉禅师便说:「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邪?」赵州禅师一听,豁然大悟。于是前往嵩岳琉璃坛受具足戒。

  受戒后,听说自己的剃度师住在曹州护国院,遂启程前往看望。到了护国院之后,他的剃度师把赵州禅师回乡的消息告诉了郝氏家族。郝氏家族的人一听高兴不已,只等来日前来看望赵州禅师。师听说此事后,感叹道:「俗尘爱网,无有了期。已辞出家,不愿再见。」于是星夜束装离开了曹州。返回南泉禅师座下,依止二十年。

师徒唱和

  有一天,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知有底人向甚么处去?」南泉禅师说:「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师回答:「谢师指示。」南泉禅师说:「昨夜三更月到窗。」

  赵州禅师领火头(禅林中司掌造饭者)的执事。一天,他把门关起来,烧了满屋子的烟,叫着:「救火!救火!」当时大众听到,都急忙赶来,师云:「道得即开门。」然而,大众皆无所对。此时,南泉禅师把门上钥匙从窗户递给他,赵州禅师便开门。

  又有一次,赵州禅师在井楼上打水,见南泉禅师经过,便抱住井楼柱,脚悬空,喊:「相救!相救!」南泉禅师便上扶梯,若无其事地说:「一二三四五。」过一会儿,赵州禅师去礼谢南泉禅师说:「适来谢和尚相救。」

行脚参禅 遍历诸方

  离开南泉山后,赵州禅师携瓶负钵,遍历诸方。于天台山国清寺见寒山、拾得两位大士。赵州禅师云:「久闻寒山、拾得之名,到来只见两头水牯牛。」寒山、拾得听了,便作斗牛状,师云:「叱!叱!」二位大士咬齿相看,师便归堂。二人来堂内问师:「适来因缘作么生?」师乃呵呵大笑。一日,二人问师:「来做什么?」师云:「礼拜五百尊者。」二人云:「五百头水牯牛呢!」师问:「为什么作五百头水牯牛去?」寒山大士云:「苍天!苍天!」师呵呵大笑。

  赵州禅师自盛年访道参禅,行脚至八十,足迹遍及南北诸丛席。师曾说:「七岁童儿胜我者,我即问伊;百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赵州禅师的参学精神,实为后学之标榜。

会昌法难 不改形仪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会昌法难」,朝廷下诏毁寺灭佛,根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记载:「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千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当时赵州禅师隐迹于徂徕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县东南),草衣木食,不改僧众之形仪。

  会昌六年(846)五月唐宣宗即位,诏告天下,弘扬佛法,赵州禅师出山复申前志,行化如前。唐大中十二年(858),此时,赵州禅师已寿满八十,方应四众恳请驻锡于赵州观音院(今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从此道化被于北地。

驻锡观音院 弘法

  经由几十年的砥砺磨链,赵州禅师扬眉瞬目、任运自在,总能在生活中随宜施教,接引大众。

  有一天,一位学人参访赵州禅师,师问对方:「上座以前来过吗?」学人答道:「以前没来过,今天第一次来。」师便说:「喝茶去。」不久,又来了一位学人,赵州禅师同样问:「上座以前来过吗?」学人答道:「来过多次,今天又来。」师仍然说:「喝茶去吧!」站在一旁的院主(相当于现在寺院中的监院或当家)觉得奇怪,就问:「第一位不曾来过,您请他喝茶;第二位已经来过多次了,为什么还请他喝茶呢?」师对院主说:「院主!你也喝茶去吧!」院主当下就开悟了。这就是著名的「赵州茶」公案。

  又有一天,赵州禅师在扫地的时候,一僧问:「和尚是大善知识,请问为甚么还有尘?」师云:「尘是外来的。」又问:「既然是清净伽蓝,为甚么有尘?」师曰:「又一点也。」

  有僧问赵州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僧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僧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禅师回答:「庭前柏树子。」

  成德军节度使王熔,世居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四世五帅,到王熔封为赵王。一天,至观音院参谒赵州禅师,师坐在禅床上问:「大王会么?」赵王云:「不会。」师云:「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赵王对赵州禅师益加礼重。次日,又有真定将军来,师下禅床接见。侍者问:「和尚见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将军来为什么却下禅床?」师说:「你有所不知。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晚岁,燕、赵二王,竞相归敬,而师终未离禅床迎送。

  赵州禅师在赵州四十年间,赵王曾多次请师到节镇府,然师每称病不行。后乞求愈恳,才于唐昭宗干宁四年(897)一造镇府。到了城门,全城士众以庄重的礼仪迎接禅师进入城中。当时赵王欲选址建造寺院供养。赵州禅师听说后,让人告诉赵王说:「如果动一根草,老僧就返回赵州。」当时,一位姓窦的行军司马,布施了价值一万五千贯的果园,以建造寺院,建成之后名为真际禅院,也叫窦家园。赵州禅师入住后,海众云臻。

示寂

  赵州禅师将谢世时,谓弟子曰:「吾去世后,焚烧了,不用净淘舍利,宗师弟子不同浮俗。且身是幻,舍利何生,斯不可也。」令小师送拂子一支与赵王,传语云:「此是老僧一生用不尽底。」遂于干宁四年冬十一月十日端坐而寂,世寿一百二十,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諡号「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有《赵州真际禅师语录》、《赵州禅师语录》现行于世,嗣法弟子有新兴严阳、光孝慧觉、国清奉、益州西睦禅师等。

古佛德风 千古垂范

  赵州禅师夙居北地,振兴南宗禅,尝言平生但以「本分事接人」,常以三祖僧璨大师之〈信心铭〉,接引学人;住持观音院四十年,从未修书信向施主檀越要求资助道粮。师之玄言,布于天下,闻者皆由衷信服,时谓「赵州禅风」,雪峰禅师赞之:「古佛。」此后,时人皆以「赵州古佛」尊称之。

  赵州禅师示众:「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老僧四十年不杂用心,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赵州禅师一生精进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契悟心源,与南泉普愿禅师师徒唱和,更对后世学人多所启发;行脚参方至八十高龄,以耄耋之年弘法四十年,慈悲济众之行谊,更为后人所景仰。

  千年前的观音院,历经朝代更迭,易名为柏林禅寺;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刻石右上角题一偈云:「碧溪之月,清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下署「弟子赵王焚香拜赞」八字,见证了禅师流誉千古之典范与赵州禅风!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