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學,學中覺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星徹法師
在修行的路上,曾走得很疑惑:為什麼對治不了無明和煩惱?明明道理都知道,卻作不了自己的主人,境風一來,習氣種子遇緣而發。少了初初聞法的喜悅,取而代之的,是苦惱、沒有信心。
在一次又一次的屢戰屢敗中,慢慢體會到,「想要改變」的立意雖善;但苦苦追求一個更好或更完美的境界,卻讓心落入了兩邊,在好壞及得失間擺盪,離解脫更遠。其實,修行如同一人與萬人戰,每一次的落敗,都是學習;知不足之處,便能成為他日東山再起的墊腳石。學習,就在當下。生活上的順逆境,無一不是學習的契機、是最佳的助道因緣。做得差,並非永遠都不佳,所以要堅住正念;做得好,也不代表自此一帆風順,更需隨順覺性。挫折,反而令我們記取教訓,扎下深根,成長茁壯。
學習,無法速成。祖師言:「聖賢之學,非造次可成,須在積累;積累之要,惟專與勤。」表現不如預期,代表薰修不夠。「沒有困難度,只有熟悉度。」成就絕非一蹴可幾,只須堅定且有耐心地從會、熟到巧、精。
學習,即是修行。不看年齡、地位或學歷,而是對心性之理的信心。明瞭心性本空,就看自己以什麼為滋養?每天薰的是戒法,外在顯示出的即是威儀庠序之行;二六時中思惟無常,自然能觀諸法幻化,安住真常;念念想到的是利他,感召的就是無量善緣。反之,若不離三毒,當然深陷五欲之中,難以自拔。
因而,當我們困於過去業種之深重,何不想想自己該如何在因上用功?心中的塵垢,只有用法水一回又一回地洗淨,方能不斷淨化,直至與本具的自性相應。
從自己的苦,再推而思眾生所受之苦,又何必自怨自艾?知的當下返照,做得一分是一分。發心學習,不只為了自己,更是為無盡的眾生而努力。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定下心來,就可看見自己還能提升的空間;正向思惟,以大無畏的信心真誠面對煩惱、無明,一步一腳印,做中學,學中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