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本期主題:修行處處是學習







菩薩為利益眾生,向五明處學。
不斷地學,更於生活中不斷落實所學,
時時返照自心,反省檢討,不斷地覺。
如此,道在日用中,
生活就是學習,生活就是修行。


廣行菩薩道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約法師

  一般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在還未了脫生死之前,我們雖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可以透過學習與實踐,開展生命的廣度。

  初初出家時,進入中台佛教學院學習。當時自覺根器駑鈍,學前遺後,學後遺前,瞌睡、昏沉習氣深重,為之苦惱不已。於是向師父請法,並說明學習的困境,師父慈悲指導:古人讀書時以「頭懸樑、錐刺骨」勤學苦讀。修行也是如此,要發大願,要有信心、精進心;忍耐、吃苦,勤能補拙,經過不斷地練習,最後必然能學有所成。《中庸》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及其知之,一也」,每個人理解能力不同,人家聽一遍就會,我可以聽一百遍;人家聽十遍就會,我可以聽一千遍,只要有恆心,細水長流,學會了,大家都是平等一致的。並叮嚀自己:要多學習,什麼都要學、法門無量誓願學。

願深志堅 淬礪身心

  領受了師父諄諄教誨,當下發願要遍學恆沙法,廣行菩薩道。菩薩向五明處學,第一是內明,即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菩薩為識得本心,成就佛道,進而利益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當於內明中精進學習。第二是醫方明,要懂得醫術。第三是工巧明,要懂得科學、工藝。第四是因明,要懂得邏輯學、哲學。第五是聲明,要懂得語言學、文字學。

  佛法不離世間法,多學習一項知識,就多具備一項度眾的資糧。以堅定願心為志,「志」是學習的原動力,因為有願心,所以能落實博學多聞,開啟寬闊的眼界,含納無窮的智慧。藉由不斷地練習,磨鍊心志,養成不懼艱難的精神,即使面臨逆境,亦能安忍其中。因為一切學習並非只為自己,而是為了增長智慧,成就辯才,進而教化眾生、圓滿一切眾生所需,令大眾離一切苦,得究竟大樂。

  《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無論是治學經世或弘法度眾,都需要學習,從生疏茫然到領悟,需要反覆的練習和思惟,並在過程中透過不斷實踐、修正才能領會。做到佛法所言「聞、思、修」、解行並重,則能融會貫通。學會了以後,還要繼續磨鍊,就如同寫書法,須透過深入臨帖,熟能生巧,最後放下書帖,精益求精,最終能成一家之學;又如學習武術,要在套路上不斷練習,熟練之後,技巧自然流暢,神形更能相互輝映。

隨佛修學 如實而行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有如恆沙般深廣,要成就度眾生的願心,就要發願盡未來際遍學一切法門、度化一切眾生;乃至以願導行,廣修一切善法,遍學一切法門,不取眾生之相,修無修修、學無學學,才不會在這當中起煩惱、執著、掛礙。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無量眾生,最後卻說無一眾生可度,正說明行菩薩道最重要的指標:創造緣起、運用緣起、不住緣起。

  開山祖師所創立的菩薩僧團制度,是最好的學習環境,安住在自己的執事上,從學中做、做中學,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而不斷地調整提升,端正自己的知見,以出世間的心為基準點,那麼世間法就是佛法。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依法如實而行、如實而立,就是在廣積行菩薩道的度眾資糧;依此不斷精進,必能成就無上佛道,度化無量眾生,悉以大樂。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