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行菩萨道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约法师
一般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在还未了脱生死之前,我们虽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透过学习与实践,开展生命的广度。
初初出家时,进入中台佛教学院学习。当时自觉根器驽钝,学前遗后,学后遗前,瞌睡、昏沉习气深重,为之苦恼不已。于是向师父请法,并说明学习的困境,师父慈悲指导:古人读书时以「头悬梁、锥刺骨」勤学苦读。修行也是如此,要发大愿,要有信心、精进心;忍耐、吃苦,勤能补拙,经过不断地练习,最后必然能学有所成。《中庸》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及其知之,一也」,每个人理解能力不同,人家听一遍就会,我可以听一百遍;人家听十遍就会,我可以听一千遍,只要有恒心,细水长流,学会了,大家都是平等一致的。并叮咛自己:要多学习,什么都要学、法门无量誓愿学。
愿深志坚 淬砺身心
领受了师父谆谆教诲,当下发愿要遍学恒沙法,广行菩萨道。菩萨向五明处学,第一是内明,即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菩萨为识得本心,成就佛道,进而利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当于内明中精进学习。第二是医方明,要懂得医术。第三是工巧明,要懂得科学、工艺。第四是因明,要懂得逻辑学、哲学。第五是声明,要懂得语言学、文字学。
佛法不离世间法,多学习一项知识,就多具备一项度众的资粮。以坚定愿心为志,「志」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愿心,所以能落实博学多闻,开启宽阔的眼界,含纳无穷的智慧。借由不断地练习,磨链心志,养成不惧艰难的精神,即使面临逆境,亦能安忍其中。因为一切学习并非只为自己,而是为了增长智慧,成就辩才,进而教化众生、圆满一切众生所需,令大众离一切苦,得究竟大乐。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治学经世或弘法度众,都需要学习,从生疏茫然到领悟,需要反覆的练习和思惟,并在过程中透过不断实践、修正才能领会。做到佛法所言「闻、思、修」、解行并重,则能融会贯通。学会了以后,还要继续磨链,就如同写书法,须透过深入临帖,熟能生巧,最后放下书帖,精益求精,最终能成一家之学;又如学习武术,要在套路上不断练习,熟练之后,技巧自然流畅,神形更能相互辉映。
随佛修学 如实而行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如恒沙般深广,要成就度众生的愿心,就要发愿尽未来际遍学一切法门、度化一切众生;乃至以愿导行,广修一切善法,遍学一切法门,不取众生之相,修无修修、学无学学,才不会在这当中起烦恼、执着、挂碍。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度化无量众生,最后却说无一众生可度,正说明行菩萨道最重要的指标:创造缘起、运用缘起、不住缘起。
开山祖师所创立的菩萨僧团制度,是最好的学习环境,安住在自己的执事上,从学中做、做中学,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地调整提升,端正自己的知见,以出世间的心为基准点,那么世间法就是佛法。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依法如实而行、如实而立,就是在广积行菩萨道的度众资粮;依此不断精进,必能成就无上佛道,度化无量众生,悉以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