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本期主题:跨越我慢山 天地无限宽







慢心若起,自是非他,则种种障碍生。
我慢山高,烦恼厚重,与道相违,离家转远。
若能以谦敬,伏慢心;以慧观,破我执,
跨越我慢高山,天地自然宽阔。


观行除慢 谦心自现

文/普泉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授

  中台世界博物馆二楼「经以传法」的展厅内,展示一个很特别的器物──宥坐之器,是尖底陶瓶之欹器。未注水时,是倾斜的;若注满水,则会倾覆;唯有水量适中,才能保持平稳。古代君王将它置于座位右边,用来警惕自己,凡事要持守中道,勿「过或不及」。宥坐之器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人处世,要谦卑自牧,切勿骄矜自满。

常行恭敬 自性显

  慢心是生生世世养成的习气,坚固而厚重,常常会不知不觉出现,主导念头,用自以为是的想法,来面对一切人、事、物。慢心虽有轻、有重,但只要心中还存在些许防慢,就会在无形中形成种种障碍,正所谓「我慢山高,法水不入」,就像一座高山,障蔽智慧,因而包庇、纵容自己贪、瞠、痴的习气,不但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不懂得尊重他人,进而阻断与人结善缘的机会,所以无论在道业、事业或学业上都将难以成就。因此人生想要在各方面有所成就,一定要转化慢心。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教导弟子们,以「中台四箴行」作为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准则,第一就是「对上以敬」,以恭敬心去除贡高我慢。生活中离不开做人做事,当我们懂得尊重、恭敬他人,自然会缩小自己,故恭敬实是降伏慢心、去除我执的法宝。

  《法华经》中记载,有位常不轻菩萨,不管见到任何人都会恭敬礼拜,并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常不轻菩萨因为由衷地恭敬一切众生,心行平等,所以最后成就佛道。为什么常不轻菩萨可以那样恭敬礼拜所有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具的佛性,佛性平等无二,大家都是未来佛,怎可轻慢他人?所以应当学习常不轻菩萨,以平等心、恭敬心来对待所有人。六祖大师亦云:「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当我们能开阔心胸、放宽眼界,就会发现一切众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善知识。以谦恭的态度与人相处,慢慢降伏我执、慢心,不再自以为是,最后一定可以得到启发与提升,如同古德云:「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修观行 伏慢去执

  凡事离不开因果,我们今生不得自在,源自于心中的烦恼,这些都是自己一点一滴造作而来!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就要从因地上努力,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因为每个念头都是决定人生走向的重大因素。修行就是在转化烦恼习气,遇到境界时,正是检视自己修行工夫的因缘。因此,不管境界是好是坏、是逆是顺,都是修行的助缘,借境练心,才更能清楚自己不足之处,得到提升的机会。

  「家」是修行的另一大考验,与家人相处,常因为亲近熟识,所以习气很容易直接表露出来,不加修饰。每当彼此意见想法不合、不顺己意时,就容易产生争执,接踵而来的是生气、难过、不悦的情绪,这些都是因为还有我执、慢心,烦恼、习气之重,昭然可见。

  修行是为了离苦得乐、解脱自在,除了具足正知正见,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佛法的道理,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透过观行法门调伏烦恼习气,时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断地检讨反省、改正,用心落实观行、再观行,最后一定能我慢除,谦心长。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