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本期主题:转念,迈向光明







「果因信如潮不爽,地狱天堂转念间。」
善用此心,先以善舍恶,后以舍舍善。
学习至人用心的智慧,
面对境界,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人生自有无限光明与自在。
正向思考的光明人生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三年级 星净法师

  从古至今,世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外乎是人生的幸福快乐。但扪心自问,对于人生的快乐,我们能够掌握多少?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世事大部分都未能尽如人愿,那我们的人生岂不是暗淡无希望?其实不然。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能否改变外在的境界,而是取决于我们面对事情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高度」,每一次态度的抉择,都会决定事情的结果,进而改变人生的趋向。

  古德言:「烦恼即菩提。」烦恼与快乐其实只是一念之隔。佛法告诉我们转识成智的道理,就是透过「转念、提念、化念」的方法,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事情。

  一件事情的好坏、成败,取决于转念的功夫。转念,首先要相信佛法中因果的道理、因缘的法则,进一步对人生的真相有如实的了解。在遇到境界的时候,透过思惟佛法的道理,不随顺自己惯性的想法,并用积极的角度去看事情,如此即能化被动为主动,将束缚自己的执着烦恼化为成长的契机。

烦恼菩提 无有二相

  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一件事情,若从负面的角度看,它就是苦恼,心就容易随之浮动、散乱;但是若从正面的角度去思惟,它就是快乐之源。

  唐朝名相魏征,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但很贤能,而且也很有德行。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上奏唐太宗,告他欺君误国。唐太宗信任他的宰相,对这些控诉感到疑惑,就问魏征:「像你这么贤能的忠臣,为什么还有人写奏书来诋毁你?」魏征用了一个譬喻禀报唐太宗:「春雨如膏,农夫喜之,而行人恶其淋漓;秋月似镜,佳人喜之,而盗贼恶其光辉。」春天的雨对农夫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事,对路人来说却是一种不便;秋天的月如光明的圆镜,对佳人才子而言是赏月的好时机,但窃匪反而觉得月轮太亮了,曝露了他违法乱纪之事。魏征这么一说,唐太宗对他就更信任不疑了。所以世间的好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

  事实上,顺境、逆境都可以是吾人向上提升的助缘。所谓「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反省检讨」,知道顺境是在成就自己,而逆境是在磨链自己,无论处在任何环境,都用积极、向善的心态去应对进退,如此思惟,不但负面的想法不起,并且能够以欢喜心去承担任何事情。

顺逆境界 增上因缘

  譬如在顺境当中,我们应当心存知恩、感恩、报恩,所谓「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了达周遭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众人努力的成果。常生此想,就不会对自己的成就生起贡高我慢之心,也不会因此而得意忘形、失去正念,导致乐极生悲,得不偿失。

  相反地,当遭遇挫折时,一般人总是习惯性地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甚至自暴自弃;如果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如意之事,把握因缘学习,向上提升,不但能够减少自己负面情绪所带来的痛苦,也为自己开启了一扇机会之门。再者,可以学习反向思考,把所遇到的种种障碍视为逆增上缘,借由这些逆缘磨链我们的毅力和耐力。透过转念的功夫,我们必定能扭转乾坤,化困境为福慧的资粮。

  知道这些道理后,更须时时刻刻提起正念,转化我们的思惟模式。凡事以佛法的真理思惟,不随着习气妄想走,人生的危机即能成为转机。不论遇到顺境或逆境,用智慧心去面对,学习正向思考,以此借境练心,不随境转,处处作主,人生必定充满希望,朝向光明之道迈进。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