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本期主題:有願就不難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只要有心,以願心為導,
不畏艱難,
化挫折為奮起基石,
淬鍊生命,超越自我,
共享生命成長的喜悅!
卻顧所來徑

文/普燈精舍住持 見樺法師

  出家前,對佛法的薰修粗淺,也不清楚出家生活,但基於對於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德行的景仰,乃至精舍法師的勸發,懷著無比的信心,自己毅然決然地踏入僧團。

屢仆屢起大丈夫

  出家之後,在僧團裡隨眾行住坐臥,有著許多需要適應之處。記得當時在女眾佛教學院就讀,由於不習慣一大清早,天光未亮,就要開始做早課,因此光是起床,就是件天人交戰的大事;更遑論睡眼惺忪進到禪堂裡,嚴重的昏沉,勉強支持到靜坐,倦意總是鋪天蓋地席捲而來……。

  儘管每天早課都是在與昏沉對抗中度過,但因為自己的堅持,很慶幸的是,總能在每個學期佛教學院的開學典禮中,拿到全勤獎。只因看到年邁的開山祖師,日以繼夜奔波在道場的菩薩身影,讓自己覺得一定要努力,不能辜負老和尚的教誨,更不能放棄自己的修行。

  不僅是早課,甫出家時的分分秒秒,正如《佛說四十二章經》所云:「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修行真似打仗,煩惱習氣和覺性對戰;感恩的是,自己並不孤單,有許多良師益友。

  進入佛學院開始,得以深入完整地薰修佛法;從「佛法綱要」中,認識佛的真義;在梵唄課中,學習如何執持法器、練習唱誦。面對嚴謹的佛教學院規矩,從中更明白戒律,也釐清佛陀最初制戒的慈悲。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只是浮光掠影的片段,或是嘴角的一抹微笑,雲淡風輕,好似寫意。但是當初的糊塗、難過沮喪,卻是刻骨銘心,藉由經行思惟,整理心情,便成為藥石時間的必備功課。

挫折沃土醞道心

  每每走到華林園,仰頭看看和自己同名的銀「樺」樹,高大又筆直,總是提醒自己,不忘恩師的期許,要成為道場的棟樑,為眾生遮蔭擋雨,更不能忘記恩師期許弟子廣度眾生,成為人天師範的殷殷囑咐。

  好幾次,巧遇恩師的座車;好幾次,看見恩師在園林裡巡視的身影:有時指導法師植栽樹木;有時為趨前請法的師兄弟,諄諄開示……。

  開山祖師,步履安定堅毅,精神矍鑠,不疲不厭。這一幕幕的示現,讓自己懺悔慚愧,深深醒悟到,恩師肩上的擔子好重好重,自己的煩惱實在好小好小,何苦自困愁城,忘失佛國淨土的康莊大道呢?

  在中台僧團,身旁總不乏一起用功、修行的善知識。〈溈山警策〉云:「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身處生滅的因緣中,難免取妄為真,遇到困境、瓶頸時,師兄弟互相勉勵,彼此打氣、扶持……點點滴滴皆是堅定信心的源泉,薰修佛法的同時,亦在日用中落實佛法,以期明悟心性。

  何其有幸,在佛法的大海中,我們遇到了開山祖師現身說法,親眼見證聖人的身教、言教,一切的經典文字,變得立體清晰,成為永不磨滅的記憶;永遠光明的星辰,指引著我們。每一顆菩提種子,在法水的滋潤中,成為一棵棵大樹;在中台道場的沃土中,我們茁壯著;曾經流過的淚水,拔除荊棘的苦痛,都將化為春泥,將恩師的教誨與精神,延續不輟,引領初發心的行者,走上光明的菩提大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