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天下无如佛
文/见廪法师
六祖大师云:「惟求作佛,不求余物。」正是自己当年出家时的初发心。因为闻法禅修,明白唯此佛性才是真正的自己,不因时间、空间而有所变化;除此之外,不论是色身、外在的人事物,皆会随因缘生灭而变化。
佛陀诞生时,即揭示世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是指最尊最贵、照天照地、人人本具的佛性。但世间人错认「我」的真义,如《圆觉经》所说,众生无始以来的颠倒,皆因「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错把四大假合之身当成是我,进而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生起种种感受、想法、念头、分别,并把这些认为是实实在在「我」的感受、想法、念头,自此向外苦苦追求名声、富贵……。
一般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却也因此将人生的主导权交给外在境界,别人的一句赞美,可以高兴几天;一句批评,就难过许久,心始终随外境变化而起起伏伏。若能明白「惟求作佛」的真义,就能收回作主权,掌握自己心的方向。「佛者,觉也。」唯有随顺觉性,不为外物所役,不向外攀缘,检讨、反省,返照自性,才能成为自己心的主人。
我们常因为别人的批评、一句无心话,心生烦恼、愤怒,若能明了万法唯心所造的道理,就知道语言、文字是心念的作用,如大海中的水泡,是生灭、无常的,无须执着于声尘。若不肯放下,反覆责备自己,因此更加沮丧、生气,甚或控制不了情绪,口出秽言,结下恶缘。
《楞严经》云:「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若能静下来,安住在能知的这念心,就能心平气和聆听对方要传达的完整讯息,理解其背后的心念为何?若是比较、嫉妒等恶意,无须与对方的无明、烦恼过不去,不与之计较;进而同理对方心中的苦恼,起一念慈悲,巧妙运用善缘,协助对方化解烦恼。如果对方是善意,希望自己更好,不犯相同的错,应当心生感恩,谢谢对方的慈悲提醒,帮助自己向上提升。这念清楚明白、不随物转、如如不动的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古德云:「不忘初心,成佛有余。」佛性人人皆有,蜎飞蠕动,一切众生皆有,只因心迷不识。若能识得,依之觉察、觉照,心不为外境所役,不作境界奴仆。悟得此佛法真理,久久行之,方是人间真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