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本期主题:富贵的真义







「得佛正法圣慧财宝积聚受用,
乃名圆满真富贵者。」
荣禄名利,无常幻化;
苦苦追求,便是众苦深渊。
心宝无上,圆明常照,
正应精进行道,离诸忧恼,开创光明人生。
真正的富贵

文/普同精舍住持 见酋法师

  世人都想追求富贵,有些人为了迎向富贵,拚命在物质层面苦苦追求,不知物质生活的富贵是无常,会随着善、恶因缘而生灭,况且物质层面的富贵是有限的,但人心的欲求,却是没有止尽,始终无法满足。

  从前,有位乐善好施的大善人,往生后,到阎罗王处。阎罗王恭敬地请他上座,问他:「您生前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来世想投胎到哪里?我可以满您的愿。」大善人笑着说:「我没有什么大心愿,浅浅几项而已。」于是以八句诗回答阎罗王:「父做尚书子状元,绕家千顷好良田;鱼池花果般般有,美妾娇妻个个贤;充栋金银并米谷,盈箱罗绮银及钱;身居一品王公位,安享荣华寿百年。」阎罗王听了,立刻下座,对他说:「若世上有这么好的地方,阎罗王让您做,我先去投胎了!」

身富心贫 患无智慧

  《佛说八大人觉经》云:「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仔细观察,世间有哪些事物能达到真正永恒的快乐?没有!都是暂时的。譬如饮酒之乐,一旦过量,不仅危害自身健康,也容易因酒后乱性,滋生事端,导致乐极生悲。又如见到满桌佳肴、山珍海味,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暴饮暴食,造成消化不良,引发腹痛或生病,更是得不偿失。这些都说明物质享受只是一种刺激,不是真正的快乐。

  所谓「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心也很自在,胜过住在高楼大厦。因此人贫不算贫,心当中具足了功德、智慧,就能清凉自在,哪里是贫?古德也说:「人贫不是贫,心贫实是贫,人贫能养道,是为贫道人,心贫无智慧,堕入饿鬼身。」

  一旦人心空虚,便容易迷于境界,作不了主,纵使物质生活富贵,若不知道透过佛法的正见,提升精神与心灵生活,便会落入身不贫、心贫的窘境。

  祖师云:「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在贫困的生活中,一般人都很愁闷,但有些人则不同,例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在困顿中,却能乐在其中,不忧不恼,安贫乐道,因为他的心平静,没有杂念。

  孔子赞叹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懂得返照内心,去除妄想执着,让这念心有定力、智慧、慈悲,就能将盲目追求,转化为无止尽的真实受用。因此真正的快乐,是借由智慧照破无明黑暗!看破生死,化生死为涅槃,转烦恼成菩提,方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心宝无价 富轹万古

  过去,印度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至南印度弘法时,香至王十分虔诚,供养尊者名贵的宝珠。尊者借此问香至王三位太子:「世间有没有比这个宝珠更珍贵的东西?」大太子回答:「没有东西比这个宝珠更珍贵。」二太子也给了相同的答案。三太子却表示:「然而这只是世间的宝珠,珠不自珠,宝不自宝,它的连城价值是人心所赋与,因此真正珍宝是众生本具的无价心宝。」当时的三太子就是达磨祖师,清楚解释了这念心与世间万物价值的差异。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与心灵生活。透过薰修佛法,增长智慧,丰富精神生活,更进一步提升心灵层次,让每个人都能契悟本具的光明自性,启发心当中的定力、智慧、慈悲等无量功德法财,令人人皆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最终离苦得乐,生死自在,福慧圆满,成就真正的大富大贵!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