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本期主題:善自調御入真道







經云:「唯自調者,得至泥洹。」
面對身疾、心惱,
憂悲喜怒、進銳懈退,
以覺性為鞭,
未調令調,不正使正,
善御六根,去惡即善,
安抵彼岸。
身心調和

文/普正精舍夜間研經一禪修班學員 傳真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心若調適,道可得矣。」修行學佛即是學習如來清淨的身口意三業,在生活中落實微密觀照,調伏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趨於良善,藉此增長定慧,改變人生。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為了接引芸芸眾生入佛法界,得到佛法的受用,於海內外成立一百零八家精舍,方便大眾親近道場,藉由聽經聞法,學習佛陀的智慧,端正知見,以禪修沉澱渾濁、散亂的心水,洞察是非、善惡,讓我們學會以覺性自我管理,從中受益良多。

  當自己開始落實覺察、覺照的反省功夫,每每習性現前,想要批評別人之前,總會先反省自己是否完美無缺?遇到挫折、困擾時,便會想到法師的教導與鼓勵,提醒自己,順境時善待別人,逆境時善待自己。只要身心協調和合,家庭、事業、學業及人際關係,自然和樂圓融。因此,自我期許要善調身心。

  從事教職工作三十年,常常覺得教師如同馴馬師,學生就像馬匹,要調伏奔馳、放逸的野馬,成為溫馴的良馬,也離不開和諧的身心。過去求好心切,急於看到教學成果,往往自我情緒控制不當,或是過於煩躁,或是悲傷莫名,這樣的做法都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反而造成孩子學習低落的反效果。

  因緣際會之下,到精舍禪修、聽經聞法,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與惜福,更試著將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帶進校園、職場,藉由佛教的經典、公案,啟發大眾心中的善念,帶領行政團隊及學生,待人處世都能不急不躁、泰然自若,不僅自己受益,更讓有緣的教師與學生同霑法益。

  〈大學〉提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想要好好修身,必定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地;身修好,家庭自然和睦;家庭和樂則國家也就能治理良好;國家若能治理良好,百姓必定安居樂業,天下自然太平安定,世界大同。所以從皇帝、總統到平民百姓,一切一切都要以修身為根本。

  很感恩有這樣的因緣親近正法道場,藉由禪修學佛,調和身心,降伏自己暴躁易怒的心,讓這念心常保寧靜,進而推廣至家庭、學校、國家,讓家庭和睦,職場、國家一片祥和,更希望修行發長遠心,煩惱漸減,法喜充滿,最終覺悟、成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