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中台广传








中台禅寺一百零八年度夏季僧众精进禅七

文/编辑部


  本寺自一百零八年五月二十一日至六月六日,举办二梯次夏季僧众精进禅七,时值结夏安居,本山及海内外精舍法师皆把握胜缘,回山精勤办道,以期发明心地。

究竟觉悟 成就佛道

  二十一日下午三时,主七见灯大和尚于五楼大禅堂主持洒净与起七仪式。起香后,随即为大众慈悲开示:禅七要在究竟、根本上面来下手,第一步要先了解什么是佛道?佛法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本具清净心,就是中道实相,在这个地方来契悟、安住、随顺,就能够成就佛道。佛道有什么特性?「心非色法,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这个心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在物质的现象、色法当中,找不到心的真实相貌;虽然如此,森罗万象、见闻觉知、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这个心作用的呈现,所以不能够说没有;「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这个心具足真空、妙有的特性,空,一法不立,但是还有一个觉性存在,觉性是什么?「佛者觉也,觉者菩提也,菩提者正知也」,「性者本具,性者不动也」,觉性具有知、正、本具、不动四种特性。我们的本心本性能够「正知」,这个「知」是与生俱来、不会消失改变;「正」就是正知正见。问题只在于对于能知这个心是本具、不会变异的道理,明不明白、能不能掌握、有没有正确的认知和见解?所以有正知正见的这个心,就称为觉悟。

1.主七见灯大和尚提示学人,禅七就要直接在心地上用功,以究竟觉悟,成就佛道。
2~4.
学人于坐香、行香、过堂动静之间,绵绵密密参究本心,期能发明心地。
 

    可是心在哪里?古德云:「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我们能够见闻觉知、能够作为、修戒修定修慧、建功立德,就是心存在的证明,所以「遍现俱该沙界」,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心作用了就是这个世界;「收摄在一微尘」,这个心不作用是找不到、无形无相的,这就是心的本体,所以称为空性,为什么称为空性?因为还有一个知要存在,才符合中道实相。「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这就是佛性,佛性作用,遍现俱该沙界,佛性不作用,一念不生,还有一个觉性在,还有一个知存在,所以用不离体、体不碍用、体用不二、体用一如。知道这个道理,在根本上面下手,就知道原来心是无所不在的,能知的这个清楚明白、不打妄想,就是本具的清净心。我们只要认识了,按照这样的道理来安身立命、应对进退、做人做事,就能够成就佛道。

  了解了心性之理,在禅七中就要直接在根本上下手,所以禅七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仅是一个道理,更是成就佛道的最胜方便,称为圆顿止观。「明心」,就是这个心要清楚明白,不要有无明,也就是没有妄想执着;这个心清楚明白、不打妄想,就是明心。什么是「见性」?「见」不是用眼睛去看,「见」称为知见,「性」就是本心本性、空性、觉性;「见性」就是安住在空性、觉性、本心本性上面,「安住」就是要保持这个知见。因此,「明心见性」就是保持当前能知这个心清楚明白、不打妄想,保持这个心的本然相貌始终存在,这样努力就可以「见性成佛」;始终保持当前能知这个心清楚明白、不打妄想,最终就能够究竟觉悟,成就佛道。

  古德云:「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禅七每日十支香,大众法师依循主七和尚开示的心地法门,于早晚课诵、坐香、行香、过堂,动静之中,绵绵密密参究本心。学人无不把握因缘摄心用功,直探心源。

 

坚住正念 随顺觉性

  解七在即,见灯大和尚殷切提示大众:出了禅堂,要继续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当前能知这个心不打妄想,妄想执着是虚妄不实,不理它,在这个准则下,时时刻刻注意、反省检讨这个心是不是清楚明白、不打妄想?保持跟本具的清净心相一致,就是中道实相观;一致就保持,不一致,就不相续、不攀缘、不理它,就是坚住正念,随顺觉性,这样努力,就能够见性成佛。所以,要成就佛道,就要在诸位能知、本自具足、不会变异、不生不灭、不打妄想的这个心来契悟、安住、随顺。坚住正念,随顺觉性,任心自在,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就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经云:「静虑能生智,定复从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为根本。」大众法师于禅堂中精进参究,禅悦法喜;走出禅堂,直下承担,积极弘扬佛法,推动禅修,普令有情一掬曹溪法水,蠲除热恼,共证菩提!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