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本期主题: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







「得一心人,所为之事皆能成办。」
国事、家事、生死大事,事事一心,
一切时、一切处,不夹杂用心;
以滴水穿石之功,
成办世出世间一切功德、事业。
一心不乱--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修行要动静调适,读书也是如此。读书、学习的过程,一个是静,一个是动。在教室学习是静,来到体育场就是动,动静都要能够配合、调适,动也动得、静也静得。在动的时候,就要把教室里的课程统统放下,要全力冲刺,如万马奔腾、猛虎下山,要有这种活力;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不要心粗胆大,否则人到心没到,心在打妄想,一动就容易出纰漏。相对地,在教室听课就要静得下来,如古人所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眼要到、耳要到、手要到、心要到,专心读书;如果静不下来,坐在那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心猿意马,老师讲课言之谆谆,自己却听之藐藐,就没办法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修行也要动静调适,有诵经、有礼忏、有打坐……打坐的时候,有行香、有跑香,要动静调适;这就是动也动得、静也静得。


防意如城 诚者自成

  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是心意识的作用。时时刻刻注意我们的六根,不要染六尘、不要随境界而转。假使眼根攀缘色尘、耳根攀缘声尘……马上惭愧、忏悔,这就是最踏实的修行,把这条路找到了,这一生一定得到解脱。

  过去有一位沙门在河边打坐,坐了十二年都没有得道。佛知道了,就想去度他。一天夜里,明月皎洁,有一只乌龟正在河岸乘凉,这时,一只水狗来了。水狗想吃乌龟,乌龟赶紧把头、四肢、尾缩进壳里。水狗看到乌龟只剩下一个壳,就走掉了。

  沙门觉得自己打坐了十二年都没有成道,很惭愧,就问佛:「世尊!我在此修行将近十二年了,却还不能成道证果,功夫也用不上,是什么原因呢?」佛就问他:「你刚才有没有看见一只乌龟在岸边乘凉,水狗想吃它,它用了什么方法保命?」沙门说:「世尊,我看见了,乌龟为了保命,把头、尾、四肢都缩进壳里,保全了性命。」

  佛告诉沙门:「修行就要像这只乌龟一样,知道保护自己,我们无量劫的生死,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在作怪,眼睛看到外面好的境界,就生贪爱、打妄想。耳朵听到好的声音、赞叹的声音,心里就高兴;听到人家毁谤,就生烦恼。六根经常都在攀缘、颠倒,把外在的境界当作是真的,因此不能成道。

  佛接着说了一个偈子:「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修行要像乌龟一样,想保全我们的法身慧命,就要「藏六如龟」,两眼内视、两耳内听,反闻、反照。古人说:「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我们的嘴巴容易犯过失,意识容易起颠倒,所以要「防意如城」,好像战士、将军把守城门一样,要惺惺寂寂。

  修行学道,就好像乌龟看到水狗,赶快缩进去,六根往内看、往内收,不要看外面的境界;即使看了,也不起分别、贪爱,如古德所说:「见境不生贪爱,于理不生分别,不于理中生分别,是故其中最吉祥。」明白了这个道理,修行就是四两拨千斤;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道」在哪里?「佛」在哪里?就容易走远路、走错路。

  儒家说「诚」,心诚了,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所谓「点石成金」。心诚,就是万法归于这念心;诚,就是实相。所谓「不诚无物」,假使心不诚,心不专注、不安定,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就。所以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修行要能作主,把这念心归一,归到一个定点上,就能产生力量。

  什么是作主?这念心不随着外面的境界所转,能够分辨是非、善恶、正邪,这就是作主;知道是善事,就要去做,知道是坏事,就不去做──这就是作主;坐在这里,不打妄想、不打瞌睡,这就是作主。所以禅宗祖师说:「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打坐的时候,就是不打妄想、不打瞌睡,就是只有这一念心。走路的时候,心就在那里;做事的时候,心也在那里;念佛的时候,就在念佛那里;诵经的时候,心就在诵经。即做即了、即说即了──诵了以后,等于没有诵,心始终是念念分明──这样才能契入无生、才能契入菩提,这是最实在的。


定慧不二 心想事成

  希望大众要落实,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每一分、每一秒,心都不要散乱、不要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动,了了常知,就是要寂照一如。寂,就是不动;照,就是清楚。寂,就是止;照,就是观。止观修成功了,就是定慧等持、定慧不二,这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理要悟、事要行,明白以后,依这念心起修,时时不离当念,这一生的道业就能成办!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