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本期主题:恭敬一切,人生更和谐







古德云:「君子无不敬。」
以虔敬之心,敬上谦下,
深信含生佛性本具,
敬人人敬──四海之内无不兄弟!
法界同安乐,
人生自是一团和气!


礼敬诸佛--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佛法告诉我们,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只是觉悟与不觉悟的差别而已。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更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格。

  如何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就是对上、对长辈,要有恭敬心。现在社会上的人普遍缺乏恭敬心,而且或多或少都有疑心、慢心。恭敬心可以化掉疑心、慢心,由此慢慢地提升,还能使我们的心当中没有妄想、没有颠倒。假使每个人都有恭敬心,人与人之间相处,就没有种种芥蒂。所以,有一分恭敬心,就消除一分业障;消除一分业障,就增加一分福德和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业障,增加十分福德和智慧。

处世以和 敬人爱物

  对于我们的晚辈,无论是子弟、学生、部属,乃至于对待动物都要有慈悲心。佛经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世界上始终争战不休,人与人之间互相仇恨、斗争、排斥,就是因为缺乏慈悲心。想要达到世界和平,就要化掉瞋心。慈悲心养成了,就能化解瞋心,心当中就是一团和气、一片光明。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每个人都有慈悲心,社会就会一片详和。

  不但对人要慈悲,对动物也要慈悲。现在社会有保护动物的法令,就是由「仁民」而「爱物」,将慈悲心从人扩展到动物,从动物扩展到植物。为什么要养成慈悲心呢?在山林里看到毒蛇、猛兽,会令人害怕,就是因为这些众生从过去到现在都缺乏慈悲心。社会上的飚车族、不良少年,你看他一眼,可能就会大祸临头,这也是因为缺乏慈悲心。假使有了慈悲心,我们的身心就能平静,对于身心的健康都有帮助。

  此外,对任何人都要和合、和气。所谓「家和万事兴」,和气才能致祥。每个国家都希望世界和平,所以都主张禁止武器过度发展,但是表面上禁止,私底下制作,因为你怕我、我怕你,互相都留一手,所以,要想达到世界和平,是不容易的。只有化掉每个人的贪心、瞋心、痴心,养成和睦的习惯,人与人之间才能和合、家庭才能和乐、社会才会和谐、世界才能和平。

了性平等 入真实道

  《法华经》中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不轻视一切众生,看到众生便说:「汝等皆当成佛。」说完就礼拜下去。为什么?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皆有佛性,觉悟了,众生心就是佛心,所以应当礼敬、尊重。

  释迦牟尼佛上半夜悟到四谛,证阿罗汉;中半夜悟到十二因缘,证缘觉果;到了下半夜,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说了几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悟到能看的这一念心,每个人都有。无论是看星星、看月亮,或是看茶杯、看桌子,能看的是谁?把能看的这念心收回来,这个觉性每个人都有。但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要收回来,也不敢直下承担,所以这个心跟着境界起起伏伏,流浪生死。

  《六祖坛经》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佛者,觉也」,诸位听法这个心,念念分明,要觉察、觉照、觉悟。心当中起了烦恼,马上就知道,这就是觉察;起了烦恼,把它照破、把它化掉,这就是觉照;最后达到觉悟,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自性佛。

  《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就是自性佛。所以,要从这里开始来返照自心,要时时刻刻觉察、觉照、觉悟,目的就是保持这一念清净心、保持正念。坚住正念,随顺觉性,自性佛才存在。

  《楞严经》里面讲得更清楚:「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每个人都有知,有能知、有所知。我们看到外面的境界有善有恶、有是有非、有美有丑、有正有邪、有成有败……这是知。知道肚子饿了,也是知;感到疲倦了,也是知。什么是「知见无见」?只有绝对的知,不要再起第二念,继续不断地保持这个觉性,念念分明,处处作主,这就是「顿悟自心,直了成佛」,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本分。

  什么是「知见立知」?我们这一念有第一知、有第二知、有第三知……这个心就跑掉了,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没有安住正念,就生出三个细的烦恼;念念攀缘外境,又变成六个粗的烦恼,就变成众生境界了。所以,时时刻刻要护念自己这念心,不起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念念分明、处处作主,时时刻刻不离当念,这就是自性佛住世,这就是真正的菩萨行。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