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本期主题:日新又新的光明人生







“改过一法,是圣贤独步工夫,
层层剥换,不登峰造极不已。”
藉由反躬自省,常思己行,
错即悔,过则改,
自能脱胎换骨,与日俱新!


宝镜光鉴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祖法师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犯错,不论有心或无心,而认错是一种美德,代表愿意承担、改过与如实面对自己。勇于认错不仅能使自己提升进步,也能转恶缘为善缘。

改正自新启光明

  经云:“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忏悔是佛陀慈悲教导认错的具体实践法门,忏悔有灭罪消业的功效,能生起无量功德与智慧,因此,藉由忏悔转染还净、反转人生,开启众生改正自新之路,进而走上光明大道。

  我们的心如同宝镜,恶念与过失就像尘垢般障蔽自心,使得心性失去广大的作用,佛法当中称为“宝镜蒙尘”;而至诚恳切的忏悔,好比是强力清洁剂,能够荡涤身心,回复清净,恢复镜子本具的照性,就能产生光明,照天照地。

  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曾教导四众弟子,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修行,要时时觉察、觉照,并透过反省、检讨、惭愧、忏悔、改过,检视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做到守口摄意身莫犯。

  众生由于平时以六根为贼媒,攀缘六尘外贼,窃取自心功德,从过去到现在,不断起惑、造业、受报,沉沦六道,受苦无尽。因此,忏悔即是设立一个停损点,让自己有机会改过,不再重蹈覆辙,并且向上提升。

  曾经有一则故事提到,某座山顶上有两座寺院,甲寺院的僧众经常吵架,互不相让,因此烦恼不休;乙寺院却是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欢喜自在。于是,甲寺院住持好奇的请教乙寺院住持:“为什么贵寺永远都是如此和睦愉快呢?”

  乙寺院住持回答:“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甲寺院住持正感疑惑之时,忽然一位小沙弥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客堂时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僧人立刻扶起他说:“都是我的错,把地弄得太湿了!”此时站在门口的僧人也进来忏悔:“都是我的错,没告知你客堂正在拖地。”小沙弥也愧疚地说:“不!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甲寺院住持看了这一幕,便已心知肚明。

立身行道真菩萨

  众生有时候为了面子或是自保,而与人发生冲突、争吵;殊不知勇于认错、真诚悔过,不但能化暴戾为详和,解冤释结,更可反转劣势,让事情有转圜的契机,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昔日,唐太宗接纳魏征的忠言劝谏,修正种种的错误,以仁德治国,因而缔造了贞观之治,流传后世的美谈。

  《摩诃止观》云:“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忏悔是断恶修善之妙方,能消除八识田中染污的种子,转识成智。因此,无论是个人、职场、商场乃至于道场能否和谐,都与大众是否能真诚认错、悔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孔门十哲中,子路闻过则喜,虚心受教;而复圣颜回,更进一步做到不贰过,因此能成就立德、立功、立言的后世典范。古德云:“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如果以为有了忏悔法门可以悔罪消业,仗着侥幸之心肆无忌惮地造恶,日后再来乞求忏悔,就是观念严重的偏差,由于存心不正,不但无法灭罪,更加速受报因缘。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是耳熟能详的〈回向偈〉,偈子清楚揭示忏悔、发愿、回向乃三位一体,藉由立身行道,发愿从错误中忏悔改过,更以愿导行,以行满愿,圆满自利利他的菩萨行,让人生光明无限。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