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本期主題:寬容 放下 再出發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面對衝突、挫折、毀謗、曲解,
以寬和心、同理心,包容退讓,
化解對立嫌隙,轉障礙為人生助緣,
豁達闊步,邁向未來!


豁開心地真自在

文/見方法師

  人與人之間,為何總會落入是非、對錯間打轉,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切?又是誰作誰受?佛法告訴我們,心中的煩惱不化解,終將導致人我對立,相互瞋惱,結下冤結,周旋障礙,永無休止。

隨緣了業 解冤釋結

  我們受到他人不良善的對待,多半都會起煩惱,瞋心大發,認為我是他非,或是得理不饒人,採取行動,一報還一報,抑或逃避,或是勉強忍耐。逃避或許可以暫時逃境安心,但若不坦然面對,及時改變,往往造成更大的痛苦與無法收拾的後果;而一味忍耐,不知轉念,看破放下,則讓心中積怨轉深。最後,受苦的還是自己。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兩位比丘起了爭執,開口責罵的比丘事後自覺慚愧,便向對方懺悔,然而另一位比丘卻不接受。佛陀對那位不願接受道歉的比丘說:「當對方感到慚愧而悔改時,卻不接受其懺悔的人,可說是愚癡之人,未來也會因之受無量苦。」佛陀進一步開示,出家學道,當行忍辱,讚歎能行忍者,這是大眾應當學習的。

  多年前,曾經發生一起大學教授遭毒癮發作的歹徒無故打死的悲劇,被害人的妻子悲慟之餘,選擇了原諒加害者,也希望亡者心中無恨,平安好走。有些人覺得原諒別人,便是自己示弱;或認為作惡之人,根本不值得原諒,甚至怨毒詛咒,希望對方遭殃。實際上,這樣的想法與作為,都是把自己鎖在怨恨的監獄裡,若能了知三世因果的道理,隨緣了舊業,不再造新殃,給予自己與對方重新出發的新契機。如此,不僅能轉化逆境,更是勇於調伏心中熱惱的智者,以面對取代逃避,突破困境,提升自我。

  〈達磨二入四行觀〉云:「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今生的逆境是因為過去與眾生結下怨結,當惡果現前時,若能甘心甘受,慚愧懺悔,就能消除業障、化除累世惡緣。因此,唯有透達因緣果報之理,面對不如意的境界,心當中無苦無憂,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放下提起 任心自在

  佛陀成道後,四處弘揚佛法,面對外道、提婆達多等惡人的毀辱迫害,從無慍怒瞋怨,只有無量的慈悲喜捨,及隨機化導的高遠智慧,因此,度化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佛說八大人覺經》云:「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諸佛菩薩心量廣大,是因為能夠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眾生著想,了知眾生為貪瞋癡三毒所苦,發大悲心平等救拔。假使我們能對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學習尊重與接納,體諒、包容對方,除了能化除自他心結,也能令家庭、社會及國家更為安定和諧。

  古德云:「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人與人的相處要達到和諧、和合,不但要忍耐他人的輕辱譏謗,更要降伏自心的無明煩惱。如此一來,所有的欺辱輕賤,都將成為修行的增上資糧,如同《大智度論》所云:「彼若不加眾惱惱我,則我不成忍辱;以是故言是我親厚,亦是我師。」長養寬容的心量,就在這念感恩之心。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原諒別人就是放下自己,以善念的光明,照破無明的黑暗;深信因果,便能看透其中的善惡因緣,時時以懺悔心、同理心、忍辱心、感恩心,轉化心中的瞋怒、怨恚,方能看破、放下,超越苦痛,重新出發。徹徹底底放下過去,才能完完全全提起,正面積極地修一切善,了無掛礙,堅住正印,任心自在。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