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者,觉也。佛陀悟道时,说道:“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世尊历经三大阿僧祇劫,广行六度,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度化无边众生,以自身证明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而这些历程正是我们向佛学习的珍贵宝藏。
佛陀出家前曾说:“我今于此大父王边心生爱敬,如父爱我、我倍爱父……我亦不欲舍诸亲族……但我大畏大怖大惊,诸有之中,受生死苦,今日欲求解脱法故,而暂舍离所爱重亲。当来世中,能愍救护诸眷属故,又未来世不相离故。”暂时离别,并非无情,而是坚信自己出家修行的成果,可以帮助亲族从苦难中永远解脱,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这些成就,却是终其一生陪在父母身边,也未必能够达成的目标。
辞亲割爱 获常乐
然而出家只是修行的起步,究竟辞亲割爱修行的成就与价值为何?世尊也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明证。佛陀成道后,有人故意以种种言词辱骂佛陀,佛默然不对,等他骂完后,佛陀问他:“如果今天你送人礼物,对方不接受,你是不是只能把礼物带回去呢?”对方回答:“是的。”佛陀平静说道:“你今天的辱骂之词,我也不接受,请你带回去吧!”接着佛陀慈悲开导对方,起恶念、出恶言的果报,一切都将自作自受,无人代受。
佛陀面对不合理的辱骂,不仅平静面对,更心怀慈愍。想想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没有把“因果”和当下的起心动念串连起来,因此,逆境一来,心中还是不免怒火中烧。唯有深信因果、慈悲为怀,对境才能真正自在无碍。
经典记载,有一年结夏安居,佛陀与五百弟子因居士祈请入城应供,这位居士却被欲境迷惑,忘了此事。佛陀与弟子们只好在树下安居,当时城内闹饥荒,三个月中,仅靠马麦裹腹,直到安居圆满才离开。佛陀深知是过去宿殃,不怀瞋恼,更以食马麦因缘,成就五百匹马结夏供佛斋僧,未来脱离畜生道,最后证得辟支佛的殊胜果报。
佛陀了知因缘果报甚深之理,因此即使在逆境中,依然积极成就众生得度的契机,哪怕自己承受苦果,只要能利益有情,都值得努力,这是佛陀示现以“无我”知见,饶益有情,令自他离苦得乐的无上法门。
心性本具 如是信
佛陀一生度众无数,从未设立皈依佛的门槛,而发心随佛出家更无须通过考试。因此,佛弟子中有贵如王臣华族,贱如奴隶淫女;顺如四众奉佛尊敕,逆如提婆达多出佛身血;也有因净信成满得证圣果,或遇悔休道者。
慈悲的佛陀从未怀疑众生的佛性,更未曾放弃一众生。每当我们为众苦所逼,都快要放弃自己的同时,可曾想过,三千多年前,有一位圣人,深信一切众生都能超越烦恼?深信一切众生本具不为无明所染的清净心?
世尊如此相信众生的佛性,为什么我们信心不足?因为未彻底落实佛陀教诫,未能看透诸法缘起性空的本质,不能直下承担本不动摇的菩提自性。随时随地提起正念、歇下狂心的工夫,是佛弟子最基本的功课,绝对值得一生来努力。唯有如此,方能不负如来、开山祖师及历代祖师大德薪传如来家业。
佛法是可以被验证的真理。秉持佛陀教诫,如法修行,透过躬身实践,自证自悟的老实修行,以诸佛为前导,菩萨为伴侣,在这条菩提大道上,时时自省,步步踏实,当来必证诸佛心印,成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