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是向“佛”学习,以佛心为己心,以佛行为己行。众生面对习气烦恼以及境界来临时,往往将矛头指向他人,最后多以“被境界打败”逃避收场。然而佛陀以自身修行向弟子示现,只要以正知见为前导,精进向前,必能圆成佛道。
精进勇锐 破众魔
释迦牟尼佛过去有一世曾经是商队的领袖,名叫师子,带着五百位商人经过旷野时,遇上罗刹鬼遮挡大众的去路。深具胆识的师子,为了让商队脱困,举起右拳击打罗刹鬼,没想到却被吸附在罗刹鬼身上,出了左拳,也没有任何效用,但师子不放弃,轮番踢出左、右脚,都被黏住。最后,师子用尽全身之力,以头撞击罗刹鬼,不幸的是,连头也被埋没在罗刹鬼的腹中,全身只剩下背脊仍不屈服地扭动。
罗刹鬼看到师子的举动十分诧异,问道:“你全身都不能动弹,何必还要白费力气?”师子坚定的回答:“我的头与手足五处,虽然暂时被你控制住,但我的心像金石一样坚定,不会为你所困。精进的力量让我不会绝望,我将和你搏斗到底,绝不懈怠放弃!”罗刹鬼知道遇到了精进勇锐的人,心底由衷地生起了敬意,不仅放下了师子,还护送他和五百位同伴,穿过旷野,安全到达另一个国度。
是什么力量让师子精进不懈,永不放弃?师子的胆识与精进,源自于菩萨的悲愿与无我的智慧,为了成就大众,平安脱离险境,不惜牺牲自己。然而在行菩萨道上求下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与挫折,因此,心生退却。事实上,不是境界碍着了我们,是自己选择放弃。黄檗禅师云:“凡人多谓境碍心,谓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
大悲大愿 无退却
佛陀也常告诫弟子们,当于善法中,初夜、中夜、后夜,诵经、坐禅,求诸法实相,不为烦恼所覆,身心精进不懈。而经典中师子即使双手、双脚,以及头部都被罗刹鬼吸附,还是坚持不放弃。佛陀以过去行菩萨道坚毅不挠,奋斗到底的悲愿,示现行者遭逢困境,只要意志坚定、精勤努力,最终,必能突破万难,引领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昔日,悉达多太子出家后,在雪山日食一麻一麦,六年苦行,最终觉此非解脱之道。调养色身后,于菩提树下寂然静坐,誓愿“不成正觉,不起此座。”魔王波旬知道菩萨即将成佛,欲加阻挠,大声威喝:“汝今宜可速起还宫,若不尔者,当持汝足,掷大海外。”菩萨心无惊畏回答:“我已于阿僧祇劫,具足成就难行苦行,大地未有如针锋许,非我昔日修苦行处,假使魔众如恒河沙,不能倾动我之一毛。”地神此时踊出为菩萨证明,魔王自知无法撼动菩萨的心,颠倒而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菩萨摩诃萨修习意业,有二种心:一者精进,二者退转。所谓发起菩提心是精进,止息菩提心是退转。云何发起?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云何止息?住我空故。”佛陀视众生如己子,成佛以来无有懈退,足迹踏遍恒河两岸,说法四十九年,却说没有度一个众生,为我们做了最圆满的身教与言教。
佛陀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大雄世尊以累世修行为证:擒山中之贼易,擒心中之贼难,唯有降伏心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断除我、法二执,恒起妙用,广度有情,利他自利,才是真正大雄大力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