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各種APP應用軟體,不斷提醒使用者該更新版本,目的是為了修正錯誤,也為了令功能更加完備。修行學佛何嘗不是如此?在圓成佛道之前,每位行者都要無有間斷地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福慧雙修,自利利他,才能令本具覺性開顯,最後圓滿菩提,成無上道。
五明學處 饒有情
一般人也都知道要「終身學習」,但眾生增強才華、能力的目的,多數是為了提升自我的競爭力,希望能在社會上出人頭地、獨占鰲頭。佛經中無量的菩薩眾也發願廣學多聞,但其學習的動力不在與人競爭,而是因為觀察到眾生的苦難,希望藉由充實自己,增長智慧,幫助眾生破除煩惱,離苦得樂,如《佛說八大人覺經》所云:「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正是基於「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悲願,因此菩薩發菩提心,向五明處學習,以利樂無邊有情。
五明是內明、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及因明(邏輯學),當中包含了菩薩自修的功夫以及利他的善巧方便。《華嚴經》中有一位善財童子,為了解菩薩道而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在一次參訪中,語言學者彌伽告訴善財童子:「我已獲得妙音陀羅尼,能分別知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語言,諸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人與非人及諸梵天所有語言。」若發菩提心的菩薩善用妙音陀羅尼,便能運用語言廣做佛事,「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普入一切眾生種種想海、種種施設海、種種名號海、種種語言海,能普入說一切深密法句海、說一切究竟法句海……」了解眾生不同的根性,廣為法布施化導眾生,進而令大眾了達大乘平等無礙的境界,這便是以「聲明」利益眾生的實例。
菩薩樂學 夢中事
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生活中、道場裡,處處都是學習五明的好機會。記得曾經在精舍參與工程,不論木工、水電、冷氣、油漆等等,每個部分都是一門學問。例如:精舍某處漏水,為了推測源頭在哪裡,需要一個一個環節往上探尋,這不正是「因明邏輯」的思惟鍛鍊?
又法會中清淨的梵唄音聲、講經說法時字句的組合,是「聲明」的運用;而香積、美工、插花則是「工巧明」的範疇;當居士來請法時,以佛法療治心病,轉化對方心中的苦惱,不正與「醫方明」對症下藥的原理相通?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學習因緣中,都要不離「內明」,時時保持覺察覺照,堅住正念,隨順覺性。
每每閱讀經典,見菩薩在五明學習與運用上,不疲不厭,為何菩薩總能樂在學習中?古德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回憶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修建道場時,宛若專業的建築師、設計師;創辦學校時,又是一位教育家;建設博物館時,又化身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與藝術家……,創造無數的緣起,又始終不離自性功德,帶領四眾弟子廣集福慧資糧。
開山祖師遍學一切法門,運用各種因緣來度化眾生,功德成就時,自己卻又不居功,總將功德歸大眾,真正做到《始終心要》所言的境界──「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
開山祖師的現身說法,讓弟子明白唯有真正發了菩薩心,才能真實無私地樂在學習中!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期望自己也能效法菩薩精神,能勤學、能廣學,在持之以恆的學習中,增長智慧,以智慧心光,照亮無盡眾生,以報師恩、報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