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8 期 |
|
本期主題:以願導行 回向菩提
|
|
回向莊嚴 六度果滿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標法師 回向是一種布施法門,將「捨」從事到理,由相歸性,由淺至深、從粗到細,讓心大放光明,成就自他兩利的殊勝法界!雖然心的體性無形無相,但一起大用便是無遠弗屆,利益一切。回向,回轉歸向,這念心透過發願回向,圓滿無礙無盡的自性功德。 心無吝惜 廣施回向 回向有三重意義,一、回自向他。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法功德,發願無私奉獻他人,就像把自己所得的禮物、資產贈與他人。一般人多半見不得別人好,自己有了智慧吝惜分享,擔心他人超越自己;菩薩理將俗反,愈不捨的愈是積極布施,捨到無可捨處,這念心坦蕩光明,沒有一絲畏懼。發願回向,在生活中積極落實,即是隨喜讚歎,功德歸三寶,好事給他人,過失自己承擔;利益他人的心就像利益自己般的懇切,己欲達而達人,如此修行,心中自然一片清涼自在。 二、回事向理。雖然清淨心本具,但久被塵勞垢染,若不藉萬善之行,難以回復本來面目,〈達磨二入四行觀〉云:「法體無慳,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吝惜。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因此,菩薩廣修六度萬行,目的是要去除妄念執著,定心、淨心、明心。 若於修善的過程中,又起了人我分別,貪著所修福業,或貢高我慢,自認福慧具足圓滿,愈修愈是執著不捨、驕傲自大。如此就是沒有依著「性淨之理」這念無為真空的心來安住,因此,所修的善法也只是迅速生滅的人天福報,耗費了大量心神、體力,而沒有對等的結果,豈不可惜? 《金剛經》云:「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又「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一切善,無善不修,又能於修善當中,了知無善可修,自性本具無量功德,只是隨順清淨心的軌則而行,則能不執一切善。 將有為生滅的事相善法,回歸不生不滅的真如本體,以不生滅之心為本修因,才能成就不生滅之佛果,所以時時銷歸自性,如袓師所言:「觀空而萬行沸騰,涉有而一道清淨。」空而常用,用而常空,如是用心方是究竟的回向之理。 六度因花 莊嚴佛果 三、回因向果。發願將所修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與自己,皆能圓成佛果。誠如〈怡山發願文〉所云:「但有利益,無不興崇,次期累世冤親,現存眷屬,出四生之汩沒,捨萬劫之愛纏,等與含生,齊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地上藉一切加功用行,行自利利他的菩薩道,更以廣大願心,摧碾眾生煩惱,破除邪見,令有情眾生的自性寶珠揩摩盡淨、大放光彩。 大捨,如火燭在前。一滴小水,灑到生死的沙漠,瞬間消逝蒸發;投入涅槃的大海,則是無窮無盡。有捨才有得,回向之殊勝在於捨的當下,捨除了我執小愛,也成就了不生不滅的功德。 一念回向利他的心,當下具足六度功德:因回向去除慳貪是布施;心中無私無我,不惱害眾生、光亮他人是持戒;回向的當下,消弭了人我冤親的隔礙,成就忍辱;無有間斷的回向是精進;回向的心精純無雜,一心一意至誠懇切,無有二念及散亂是禪定;修了一切善法,無所求、無所得,三輪體空,回向無上菩提即是般若。 真誠發願回向,六度一心中圓,以六度之因花,成就無上之佛果,圓滿了自性功德,也真正成就了回向的最高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