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7 期 |
|
本期主题:清净口业 和气增辉
|
|
无诤之德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侚法师 诤有争执之意。无诤,即和也。表心声相应、口合其心之义。古德云:“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制定“六和敬”为僧团纲纪,令僧无事安心修行,道场无事长治久安,佛法得以久住。其中“口和无诤”更是维系僧团和合的关键。 “无诤”不只是出世间法的智慧,同时,也是世间法待人接物、应对进退的准则。诤事往往来自于双方立场不同,各持己见而生,但是世间法的是非对错,却是无常不定,常常因时、因地、因人等时节因缘而改变,没有绝对性;恒常不变的,唯有佛法的真理。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开立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对治众生不同的烦恼,以大悲心应病与药的方便说法,最终的目的皆是引领众生,契悟人人本具的佛性,因此,学习佛法不可执一非他,落入两边。 有“千部论主”之誉的世亲菩萨,天性聪敏,博闻强识,通达五百部小乘经典,峻辩如剑,专门弘扬小乘之理。由于世亲菩萨错解大乘佛法,言谈之间经常诋毁大乘佛法,其兄无着菩萨修习大乘法门,心生慈愍为度化其归向大道,假托病缘,令世亲菩萨于病榻照顾起居期间,亲闻大乘妙法,世亲菩萨幡然醒悟,忏悔过去毁谤大乘之愆,欲自断舌根悔过。 无着菩萨劝言:“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从此世亲菩萨遍览大乘经典,并造五百部大乘论着,积极弘扬大乘佛法。由此可知,知见为一切言行背后的推手,知见正确就能产生正确的作为。 “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的弘传,必须透过语言宣扬教理,更须巧立方便令弘法无有障碍,究竟要如何广施方便?古德云:“君子和而不同。”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人民性情粗暴,造诸恶业。目犍连尊者前去度化,教示人民作恶受恶报的因果之理,该国人民反而辱骂尊者;尔后五百大阿罗汉前去教化,皆不得其门而入。最后,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独自前往,不断赞叹该国百姓,并随顺因缘做种种利益大众之事,逐渐赢得全国人民的肯定与赞赏,遂方便引领他们听闻佛陀法音,此国人民因而发起广大道心。 善语如花吐芬芳,能令人闻香心喜而趋向光明。时时秉持无诤之心,就能广结善缘,行自利利他之菩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