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7 期 |
|
本期主題:清淨口業 和氣增輝
|
|
口業清淨吐妙香--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佛法告訴我們,要想超凡入聖,必須在日常生活、做人做事中來完整我們的人格。人格完整了,才能成賢人、成聖人。所以,佛告誡大眾勿說四眾過,不但不應該說四眾過,別人的任何過失都不應該說。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現代社會有些人,只是拚命地膨脹自己、炫耀自己,專門挖別人的漏洞、揭別人的瘡疤。社會愈來愈亂,就是因為不注重口過,彼此攻擊、彼此排斥。儒家說:「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不要說別人的短處,也不要自我標榜,說自己有多了不起。如果每個人都能反省自己,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言,哪裡還有是非?哪裡還有亂象? 佛陀告訴我們,口業有四種過失:一是惡口,二是兩舌,三是綺語,四是妄言。惡口,就是講粗話、講不好聽的話,毀謗他人。兩舌,就是挑撥是非,自己在旁邊看笑話。綺語,就是穢言穢語,目的在娛樂他人,顯示自己很高明、很有智慧。妄言,就是不真實的話。有了這四種過失,口業就不清淨,不但團體不和合,將來也會遭罪過。 口離四過得善利 佛法說自利利他,儒家說:「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就是要先端正自己。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在佛法來說,就是要受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心不起貪、瞋、癡,口不惡口、兩舌、綺語、妄言,身不造殺、盜、淫,口業清淨、身業清淨、意業清淨,從自己做起,這樣我們的人格就能完整。 如來過去因地口業清淨,所以具足種種功德。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如來只說一種語言,無論哪一個國度的人都聽得懂;不但人聽得懂,連畜生都聽得懂。第二種功德,如來有上味相。如來無論吃什麼食物,一放到口裡,都是最好吃的,稱為上味相。什麼原因呢?因為佛的口裡有甘露味。 第三,佛有廣長舌相。佛說法盡虛空、遍法界,沒有山河大地的阻障、沒有遠近的阻礙,任何地方都聽得見。佛的大弟子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有一次他想要測驗佛的聲音究竟能夠傳達多遠,以神通力飛了九十九江河沙等諸佛國土,結果還是聽得到釋迦牟尼佛說法的聲音。這是因為佛沒有我執、法執,內外一如,心行平等,沒有遠近,十方虛空都在佛的法身當中,不論飛到什麼地方都聽得到佛的聲音。所以要想達到這個境界,就要從因中做起,佛法最重要的就是因,因能感果。 假使口犯了過失,不但要受惡報,罪業受完了,將來還要受餘報,例如嘴巴是臭的,不論用什麼藥水洗,都除不掉;第二種是所講的話別人不相信,沒有信用。所以,一切都是有因有果。明白了,就知道為什麼佛陀告訴我們不要造口業,口業要保持清淨,這樣一來,所說的話別人都會相信。 中國有一位季布「一諾千金」,一句話值千兩黃金。什麼原因?就是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說四眾過,所以每一句話都很珍貴。現在的人犯的過失太多,尤其是口過太多,不要說值千兩金,可能連半兩金子也沒有,怎麼說呢?彼此談了事情,說了不算數,還要寫契約;寫了契約還不算數,還要找律師作保、到法院去公證;就算是公證了,還是要耍賴。這就是沒有信用的關係。 讚歎隨喜心清淨 有些人很吝嗇,不但不做善事,嘴巴也不行善,不懂得讚歎、隨喜。看到別人有成就、有作為,不僅不讚歎,反而潑人冷水,乃至暗箭傷人,這樣就造了惡業。所以,如果我們過去的口業不清淨,現在就要用讚歎的方法、隨喜的方法,使口業清淨,去除自己慳貪、吝嗇的煩惱。 隨喜功德是多方面的,有世間上的隨喜功德、有出世間的隨喜功德,無論是身業、口業、意業,都可以做到隨喜功德。所以,除了稱讚如來的功德,看到他人做善事、受三皈五戒,乃至發心布施供養、出錢出力,修種種功德,我們都能心生隨喜,歡喜讚歎,不僅口業清淨,也成就了無量的功德。 〈普賢十大願〉中有「稱讚如來」,我們讚歎如來因地的功德、因中所修的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也讚歎如來在果位上所成就的一切功德。稱讚如來,口業就能得到清淨,是一種最勝增上緣。正如《普賢行願品》云:「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平常就要發這種願,以發願來轉識成智、來清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身口意三業清淨了,發心廣大,才能與道相應,最終成就如來種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