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6 期 |
|
本期主題:點亮人生的智慧──三諦
|
|
開啟自性的智慧
文/普真精舍護法會諮詢委員 傳茂 初初學佛,察覺到這念心由粗轉細的微妙,經過一段時間的薰修,更能體會這念心定下來之後,真正可以開啟本具的清淨智慧,對於人事物看得更清楚,也逐漸明白佛法中三諦之理──俗諦、真諦、中諦,並將三諦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更加感受到佛法的殊勝妙用。 真俗二諦 真空妙有 俗諦包括世間做人處世的道理,個人良好的品行操守,以及做人做事的圓融無礙。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為智慧不足,而做出錯誤的判斷與行為,因此,除了透過中台四箴行來落實俗諦外,也可以運用禪修班課程中,師父教導的方法,時時提起覺性,降伏習氣與念頭。 每當自己覺察到起了貪、瞋、癡、慢、疑、邪見等念頭時,就要覺照,讓念頭停止,進而將念頭往好處想,轉惡念為善念。例如,發現自己得理不饒人時,立即停止當下的心念,改以中台四箴行「對人以和」的態度對待他人,不僅留餘地給他人,彼此也結下了善緣。 俗諦是假有,因緣生,因緣滅,若能明白一切法都是無常、空性的道理,便能具足真諦的智慧,自然就能放得下、不執著。世間的財富權力、名聲地位,乃至於親友,都會變化生滅,如果心中有所執著、掛礙,煩惱也將隨之而起。譬如,學生參加升學考試,往往心繫放榜的結果;或是工作上的提案,擔憂是否會被駁回;外出時,掛心小偷上門……一般人擔憂、掛心的事物太多,心念時時被外境所牽絆,又如何能夠輕鬆自在? 做了善事或布施之後,沾沾自喜、念念不忘,心也被善法所繫縛,無法解脫自在。乃至於做善事是有目的的,期待有所回報,這念心不但被綁住,也會落入「因地不真,果遭紆曲」的結果。唯有了達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才能真正放下,放得下方能得解脫,所謂「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善法尚且應當放下,何況是妄想執著?一切盡捨,修行學佛之路愈能自在清涼。 萬法歸宗 銷歸自性 我們應該學習「直下承擔」、「即做即了」,從中磨鍊出不執著、放下的豁達。隨順因緣,做任何事情都盡心去做,努力把事情做好,這是俗諦,做了之後就放下,心不執著是真諦。萬一結果不盡理想,也是因緣不具足,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並且學習布袋和尚,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心量,凡事只要盡了全力,做完就全然放下;應當直下承擔時,就提起,始終保持平常心,坦然面對。 俗諦是有,真諦是空,而菩薩上求下化,悲智雙運,不執著空、有,即是中道第一義諦的圓融智慧。譬如修善布施是俗諦、世間法;修了種種善法之後,知道一切皆是緣起性空,則是真諦;最後,銷歸自性,當下這念心,一念不生,保持清楚明白、作主,即是中諦。三即一,一切法皆歸於實相,實相就是不生不滅、不去不來,心性本具,真空妙有。 這一念心什麼念頭都沒有,無念即是真空,但真空中又能夠隨順因緣,真空生妙有。中諦的真理令我們安住正念,一念不生,又能時時清楚明白,回歸清淨本源。 感恩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以廣大願心創建中台禪寺,於海內外成立一百零八家精舍,弘揚正法,推動禪修弘宗演教,令弟子得以就近親近正法道場,學習佛法,端正知見,開啟智慧,因佛法的正知見點亮生命的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