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告诉我们,无论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可以归纳出几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俗谛。所谓「俗谛」,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能够让我们的人格完整。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就是属于俗谛。如果连做人都做不好,想要超凡入圣,成贤、成圣,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随缘体空行中道
俗谛包括很多道理,「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就属于俗谛。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应对进退,都属于俗谛。一般人觉得,做事容易、做人不容易,事情只要专注、负责,就可以做得好;但是做事也不离开人的范围,如果跟他人处得不好,想要做好一件事,也不容易。所以,佛法第一个就是讲俗谛。能够把俗谛做好,就有福报,做什么事都能左右逢源。
第二是真谛。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都是仗因托缘而生。所以,每一件事情的成就,都需要因缘和合。明白这个道理了,要脚踏实地去努力。有了成就,也不能执着,因为一切法都是缘起缘灭、缘起性空,暂时存在的假有。
天台宗二祖慧文大师悟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假名、假有,佛法称为「因成假」、「对待假」、「相续假」。什么意思呢?例如,同样的时间,在台湾是白天,在美国则是晚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有明就有暗、有内就有外、有正就有邪、有善就有恶。
既然如此,什么才是真正的善?佛法把善法分为:假观善、真空善、中道第一义善。过去认为是善的,现在不一定是善。这种善不是绝对的善,只是暂时成立的,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改变,称之为「假观善」。
其次是「真空善」,了解诸法缘起、缘起性空,悟到了真空的道理,成就声闻、缘觉的果报。这种果报属于自利,无法利益大众。菩萨了解这个道理,以大慈悲心观空不住空,契悟中道实相,能自利利他、自度度人,是「中道第一义善」。
慧文大师所体悟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悟到假有。「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进一步悟到不着空、不着假,这念心不住在空、也不住在假有,当下就契入如来的智慧、契入中道实相、契入不生不灭的这一念心,这就是中道第一义谛。
了解人人都有佛性、都有良知良能,就会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心自然而然就能安定下来。否则心很难安定,什么原因?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而物质生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物质生活来满足无穷尽的欲望,实在是不容易。所以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如果不懂得运用这念心来调身、调心,这念心就有可能带我们到烦恼当中,乃至带我们到地狱、畜生、饿鬼道。相反地,只要我们能了解自己、主宰自己,这念心就能带我们到光明、福德的境界,使我们这一生增长福德、智慧,乃至成贤、成圣。
三谛圆照见实性
中道第一义谛,是佛法的最高思想,是如来的智慧。中道实相,就是诸位听法的这念心,不着空、不着有,但也可以空、也可以有,于空、有之间,来去自在。要能够来去自如,必须安住当下这念不动心、清净心、智慧心。
空、假、中三谛圆融,才是真正的佛法。所谓「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离开了假有,就不能成就一切善法,不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所以,中谛也不离开俗谛。
如果成就了一切善法,产生了执着,始终也得不到解脱。什么是执着?假使修了善法,执着于功德,落入功德相,就容易起烦恼;所以说「真谛者,泯一切法」,佛法告诉我们:「功德归三宝,好事给大众,坏事自己检讨反省。」一般人也说「不居功,不诿过」,这就是不执着。做了好事,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增长我慢。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大众帮忙成就的,了解这个道理,为人就会很随和、很谦卑,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
进一步再把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当中,静中养成,动中磨炼,这就属于中道的修证。所以,中道不是一个空泛的名词、理论,而是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智慧。如何实践呢?日常生活中,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即做即了。如同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说了无量无边的佛法,最后他说没有说任何一句佛法;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也不认为度了任何一个众生。
所谓「心净佛土净」,这念心清净了,这个世界就是净土;「心安国土安」,我们的心安了,社会、世界自然就安定;「心平世界平」,我们的心达到平等一如的境界,全世界就是太平。所以,佛法确确实实是人生的真理,确确实实可以救人救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