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4 期 |
|
本期主题:顺逆皆方便
|
|
非关外境
文/普得精舍夜间高级禅修班学员 传儒 宋代苏东坡有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日常生活中面对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风境界,有时顺境,有时逆境,情绪往往也随之起伏不定,正如同《佛说四十二章经》所言:“睹境不动难”。然而透过佛法的薰修,了解因缘和合的道理,无论顺、逆境界都是修行的增上助缘。 因缘生 因缘灭 过去,只要遇到不顺己意的人事物,诸如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因为班次误点,导致赶不上原订行程;或是课堂上分组报告,组员报告迟交、内容不甚理想,心当中很容易就生起一股瞋念,甚至以不和善的态度与不悦的脸色面对他人。往往事后心情平稳下来,才发现这些负面情绪根本无济于事,不仅无法改变现状,反而伤害了他人与自己,实为百害而无一利。 直到听闻师父开示因缘果报的道理后,才了解到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所生。古德云:“有因有缘事易成,有因无缘果不生”。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境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因缘和合诸事得以圆满成就,就是顺境;因缘不具足,有所缺漏、不圆满,就是逆境。在了解因果的道理后,目前虽然无法立刻做到“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但是至少面对顺、逆境界时,不像过去一样,心念随境起伏,完全无法作主。 在求学阶段撰写论文期间,对于顺逆境界的体会尤为深刻。其中,与指导教授讨论论文的过程里,可能因为提出的论点具有开创性,而受到教授的肯定;但也可能论点未触及核心,或是论述的理由不够充分,被要求重写,使得曾经呕心沥血撰写的论文篇章,因为教授的一句话而化为乌有,从头来过。不仅如此,即使完成论文初稿,在论文考试的过程中,也不免经过口试委员轮番提问,甚至某些章节必须重新调整,就算通过考试,之后还是得大篇幅地修改论文。 离分别 真不动 然而从因缘果报的角度而言,这些如意、不如意境界,都是自己过去努力所产生的成果。换言之,因为当时自己思考不够缜密,乃至于文献参考不足,所提出的论点不具说服力是必然的结果。若明白这个道理,心当中,也就不会因没有得到教授肯定,起了烦恼、瞋心。 同时,论文撰写期间,如果指导教授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及时修正论文的缺失,在论文考试时,仍然得面对口试委员的质疑,甚至因此无法顺利通过考试。如此深入思惟后,自己也豁然开朗,原来逆境未必都是负面的“恶果”,而是提醒我们过去的努力有所不足,进而反省检讨,及时改正错误,将当前不如意的境界,透过现在的努力转变为成就未来的“善因”。 当善因善缘成就时,知道这样的顺境是因缘和合所生,并不是一蹴可几,也不会永远存在,还要百尺竿头再进步。如果在顺境中能“喜风不动”,逆境中做到“逢苦不忧”,我们面对各种境界时,都是在成就修行的忍辱波罗蜜。 古德云:“净秽由心,非关外物。”境界本来就没有好坏,顺逆,是因为我们一时心念有所执着与分别,主观认知便有了顺逆之分。因此,境界现前时,除了要忍心不动之外,还要观照自己的心念有没有落入分别对待,一旦发现起了好恶、贪心等负面念头时,要马上提起觉性,保持心念不随境转,做到“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此时,无论顺境与逆境,都是我们检视过去努力成果的指标,进而修正自我,向上提升,如此一来,一切顺逆境界都是成就修行的增上善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