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本期主题:掌握因缘 如意人生







古德云:“随缘观自在,何处不称尊?”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了达此理,自能进退有据,
乐观积极,广结善缘,
成就福慧圆满的如意人生!

善观因果

文/普同精舍住持 见酋法师

  佛法告诉我们“如是因,如是果”。一切事物的成立,必定有其“因果法则”,只要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小从待人接物,大至国家社会,皆不离此理,而儒家所推崇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讲因果的道理。

法不孤起 仗境生

  就个人而言,如果我们对人冷漠、心存慢心,甚或尔虞我诈,别人自然敬而远之;相反的,若能依照中台四箴行诚恳待人,人与人的互动就能良善和谐。同样的,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专业领域里必能备受肯定;相对的,如果抱持好逸恶劳的心态,终究一事无成,因此,待人做事也有其因果关系。

  从家庭层面来说,为人父母平时若能以身作则,关心子女的品德,孩子便能具有健全的人格,不但孝顺、慈悲,也会主动帮助他人;如果父母只注重学业成绩,不重视品性,子女的心智发展就可能有缺陷,与人相处也容易产生障碍,这是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的因果。

  就整体社会而言,不同家庭孕育出不同的国民是“因”,国民所组织的社会、所呈现的社会状态就是“果”,如同性格迥异的父母教养出不同特质的子女,构成不同的群体,营造不同的生活形式,进而影响社会各个层面。以更长远的时间角度来看,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记载着每个朝代兴盛衰亡的原因,所呈现的就是一部真实的中华民族因果史。

  佛言:“是因缘法甚深”。“因果”的事实,往往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看出端倪,可以透过“有因有缘事易成”、“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以及“因果通三世”等四种观察角度,深入体会微妙的因果关联性。

  首先,观“有因有缘事易成”。所谓“事成不成于成事之时,其成必有因;事败不败于败事之时,其败必有因。”一件事情的成就,端赖“因”和“缘”皆具足。明代有位袁了凡先生,算命师将他这一生算得非常准确,刚开始袁了凡很相信命运之说,后来因为参访云谷禅师,知道命运可以从因上去努力,从此身体力行,真实改变自己的人生,推翻算命师预测命中无子的命运。

因圆果满 证菩提

  袁了凡为什么可以改写自己的命运?关键在于正知见的善“因”,及得遇善知识云谷禅师的善“缘”,令其知因识果,断恶修善,感召善果,改写下半辈子的人生,证明“有因有缘事易成”的因果之理。

  其次,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袁了凡受到禅师导正后的知见观念是“因”,积极修善积德是“果”;长时间培福,养成培福修善良习之“果”,进而陶铸而成“德行”,便是召来如意人生的“因”;最后,成就改造命运的结“果”。

  最后,观 “因果通三世”。经云:“欲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欲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袁了凡因过去的无知,形成现在世的命运,直至“正信因果”,成就未来截然不同的命运善“果”。

  昔日,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最终“八相成道”即是因果法则的最大示现。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亦曾提示,若能正视因果,积极地从因上努力,创造善因、清净的因、成佛的因,将来必定能得到善果、清净的果、成佛的果。

  因此,菩萨行者若以菩提心为本修“因”,时时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发起广大道心,修福修慧,遍植善因、成佛之因,未来必定成就无量善果,圆成万德庄严的无上佛果。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