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本期主題:掌握因緣 如意人生







古德云:「隨緣觀自在,何處不稱尊?」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了達此理,自能進退有據,
樂觀積極,廣結善緣,
成就福慧圓滿的如意人生!

掌握人生--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佛法告訴我們,知因識緣、知因識果,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人生。古德云:「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果不生;不信但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新。」因緣的道理,是人生的真理。因,是自己;緣,是外緣。具足善因、善緣,步步都是光明;積結惡因、惡緣,人生就會愈走愈黑暗。

諸法無自性 皆從因緣生

  「有因有緣事易成」,做任何事情,希望有所成就,就要先修身、修心,這就是因。除了因,還要有好的外緣。「有因無緣果不生」,雖然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但外緣不具足,做事也不容易成就。「不信但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新」,如果不相信這些道理,不妨看看河邊的柳樹,冬天很寒冷,柳樹的葉子全部都凋落了,但春天來臨時,春風一吹,又馬上發芽了。由於外緣、時節不同,就有不同的展現。

  修行也是如此,想要成道、證果,必須因緣具足。發了成佛的願心,是因;還需要外緣具足──要親近大善知識,經過明師指導,具足正知正見,才不會走錯路、走遠路,這是一種緣。另外,還要有清淨、安靜的地方,衣、食、住、行都有善信發心護持。種種因緣具足了,修行就容易有所成就。社會上有很多人想修行、想成道、想生天,但是方向走錯了,不但生不了天,反而下地獄;不但成不了佛,反而落入魔道。什麼原因?就是不知道因緣的道理。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無論是學業、事業、道業,都要從因上努力。菩薩知道因即是果,所以絕對不會離開因、另外去找一個果。心即是因,因即是果。從因上努力、觀照自己的心念,將來就是愈走愈光明。假使每個人都能如此,家庭一定很和諧,社會、國家一定很安寧,進一步影響全世界,都能和諧、安樂。

具足善因緣 結果自然成

  緣,有逆緣、順緣,這兩種緣,我們都必須隨順。如何隨順不好的因緣?就是要用〈達磨二入四行觀〉「報冤行」的道理:「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如果是很好的順境、是善緣現前,我們又該採取什麼態度呢?「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管是善業的緣起或惡業的緣起,只要是緣起,就是假相。眾生是眾緣所生,因緣和合就有,因緣散掉就沒有了,無有實性,只是一個假相。所以,緣起的實體是空性。這個假相,是過去的善惡業所招感,造了善業,就要受善報;造了惡業,就要受惡報。無論是善業或惡業、善報或惡報,都是虛妄不實的緣起。

  既然一切都是緣起,事業有了成就,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他人付出、國家社會安定、眾生的慈悲等因緣和合才有所成。同樣地,事業失敗的時候,檢討反省自己,是過去沒有修到福報、沒有結到善緣,才會導致失敗。這樣來檢討反省、慚愧懺悔,就不會怨天尤人,就能消除自己的業障。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日常生活中,看到人家富貴,我也不嫉妒、不憎恨;看到人家貧賤,我也不會幸災樂禍。這樣的心境,就是「心無增減」。心有增減,就是眾生;心無增減,就是聖人,無增無減,無所動搖,這就是聖人的心、就是菩薩心。這樣子「冥順於道」,冥然隨順於菩提道、解脫道、無上道,也就是冥順於真性、冥順於清淨法身。

  古德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無始劫以來,眾生始終都在生死流轉當中。過去所造的惡業沒有懺悔清淨,業障始終都是存在的,即使經過百千萬億劫,因緣會遇之時,果報仍須自己償受。舉例來說,素未謀面的兩個人,一見面就感覺很親切、很面熟,這就是前世的因緣;相反地,一見面就彼此看不順眼,就是因為過去沒有結善緣、乃至結了惡緣所致。

  有智慧的人,對於因果的道理深信不疑,修一切善、斷一切惡,自然而然就能業障消除、遇難呈祥。相反地,假使造了惡業,又不知慚愧、懺悔,將來惡業現前,就要去受報。我們的心念就像電台一樣,自己的頻道與冤家相感應,心安住不下來,彼此再相遇,就可能要受報,這就是業緣相感。假使我們靜坐下來,一念不生,對方從這裡經過,與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為什麼呢?有因無緣,有緣無因,所以「果不生」。把這念心定下來,彼此的頻率就互不相感應,因為這念心超越了時間、空間,這就是消業障。

  一般人不知道因緣果報的道理,今天去看相,明天去抽籤,後天去求土地公,始終六神無主,這一生就失去了主宰;假使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從因上、緣上去努力,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就能夠改變命運。時時刻刻心起善念,口說好話,身做善事,能夠確信此理,則處處是淨土,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