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1 期 |
|
本期主题: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
|
修德有功性德显
文/普方精舍研经班学员 传悟 刚从职场退休时,因为尚未亲近佛法,生涯规划就是希望自己过个健康快乐的退休生活,所以饮食要求新鲜营养;睡眠严守早睡早起;心境保持积极乐观,并维持适度规律的运动。经过一年多的认真执行,心中却有了疑惑,难道人的一生就只有这样吗?纵使这辈子过得健康快乐,但下一辈子,我会在哪里?不禁一阵心慌…… 民国九十九年五月间,因缘际会来到中台禅寺参访,被庄严的殿堂与建筑内涵所震慑,两周后,参加中台殊胜的浴佛法会,令人无比摄受,当下即皈依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的座下,六月到精舍上禅修课,终于踏上人生光明的大道。 豁达大度无人我 在法师的慈悲教导下,知道众生本具佛性,只因妄想、执着的障蔽,清净本性无法彰显,透过正确修行就能破妄显真,开展真生命。理上虽能顿悟,事上仍须假八万四千种渐修法门来落实修行,究竟从何处着手呢?《金刚经》中有明确的答案: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传悟努力在习惯上做两个较大的改变:反应慢一点,心量大一点。 人的起心动念,多半是善恶念夹杂,尤其当境界现前时,直觉式的反应虽然快,却是习气主导念头,当中又是恶念居多,因此要提起觉性,让善念及时现前,以前因为个性急,遇事反应太迅速,常常因此做错事或是得罪别人,往往事后懊恼不已。现在试着保持觉性,反应慢一点,情况有了改善,待人处事也渐趋圆融。 如何落实《金刚经》中提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观念?简单来说,就是放宽心胸。没学佛以前,大多是为了自己、家人或是亲友而付出财物、体力与时间,现在则是学习佛菩萨无有空间、时间限制的广大愿力,也试着练习让自己的心量放大一点,将护念的对象从家人、亲友,逐步扩大到师兄弟、认识、不认识的人、动物与六道众生,并且逐渐增加在精舍、回山的发心时间,而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也愿意试着去承担,不再推诿。 四相皆非超法界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禅七,很多师兄感冒咳嗽,当时的心念是他们应该在家休息,难道不知道感冒会传染给别人,咳嗽也会干扰其他学员静坐?第二次打七,面临同样的状况,但心念却不同:这些师兄真精进,色身不舒服,仍然不放弃用功的机会,值得赞叹学习。与过去的自己相比,现在的心量已稍有进步。 假设广集福德资粮的公式是功德=(修一切善法)/(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愈小,功德就愈大,相对的,人我四相愈大,功德就愈小。一切善法可以六波罗蜜做为检视的标准,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相应者即为善法。遇到境界,反应慢一点,以善念舍恶念,恶业减少,避免堕入三涂恶道,也保有亲近三宝的因缘,修一切善同时扩大自己的心量,让人我四相愈来愈小,将善念提升至无念,则不仅是人天福报,还能趋向解脱自在。 修行的目标,就是要向佛学习清净圆满的身口意,尽管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广修福慧,一百小劫修得的相好庄严,非一蹴可几,但是只要立定志向,持之以恒地精进修行,必定有圆成佛道的一日。期许自己面对任何境界,时时提起觉性,习气的反应慢一点,心量大一点,生生世世坚持修行,尽未来际精进用功,永不退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