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本期主題: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古德云:「君子慎所習。」
良習,引人遷善遠罪,邁向光明;
惡習,令人沉迷不覺,墮入暗冥。
一念回光,棄惡秉善,扭轉人生,操之在己!

知見決定人生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髦法師

  我是誰?為何會在這裡?為什麼我是現在這個樣子?目前的生活型態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嗎?這樣的人生問題,是許多人內心深處都會面臨的探索歷程,不論答案為何,對每個人而言,永遠都希望未來過得更好,也期待百尺竿頭再進步。

  回首過往,沒有前前,哪有後後?無論當前的自己是否滿意,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一切,都是自己一點一滴塑造而成,不離開佛法中所說的因緣果報。我們擁有的一切、所有作為,乃至於生活習慣,都從過去的業而來。業,乃造作之義,由於心意識而起的思量、分別,發動意業,而有身、口的造作,追根溯源,皆是知見觀念所致,知見引領著人生的方向,以何因心,得此果報,因果歷然,絲毫不爽。

知見無知成聖賢

  佛法的唯識學提到「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清楚說明因果輪迴互相薰染的過程:因即是果,果復成因。果真如此,一切的因果循環早成定局,要論解脫,豈不是遙遙無期嗎?實則不然,在無止盡的輪迴鎖鏈中,有一個核心的環節可以被中斷、打破,就是每個決定的當下,我們都可以主導未來果報的方向,關鍵在於「覺性」,也就是這念心的覺察與覺照力!依此人人本具的清明覺性,即是轉變人生,轉化習氣,轉識成智,轉染成淨,乃至超凡入聖的樞紐。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習慣,談何容易。雖然佛性人人本具,但為累劫深重習氣所障蔽,作主的心念薄弱,必須倚靠外力協助,幫助我們轉變;過去的惡習是因緣和合所成,轉變,也須藉由善法等助緣來匡正、淨化,養成良好的習慣進而改變人生。

  每個好習慣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確的知見在支持;每個智慧行為之下,必然有著正確的價值觀方能成就。經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培養好習慣的第一步,首先必須具備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佛知見乃正知見,透過佛法的道理來檢視自己,每個行為背後所依循的觀念,是正是邪?是法或非法?

玉琢成器個個佛

  只要一個觀念轉變,人生的方向將大不相同,如同一棵小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因為水質、器皿的大小、陽光的照射方位,以及周遭環境等種種條件影響之下而長得歪斜,好的園丁會利用移植、立竿架、鐵絲牽引等方法進行矯正,改變習慣亦如同匡正樹苗的過程;移植,是轉換環境,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立竿則如同確立知見;牽引,則是堅持不斷地親近善知識,持續薰修,藉由內因外緣,反覆薰習,將良善的種子深植心中,假以時日,菩提心苗必將發芽抽枝、成長茁壯,成為頂天立地的大樹。

  古德云:「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自從皈依三寶座下,聽經聞法,了知三世因果的道理,方能了解是過去的愚昧與無知,導致現在的不如意,面對過去的業,唯有直下承擔,透過懺悔、發願來淨化、反轉。所謂神通難抵業力,業力不抵願力,進一步落實修戒、修定、修慧,心清淨了,具足定力與智慧,自然業消智朗,障盡福崇。

  孟子曰:「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如今既已皈依佛法,則自當「像佛威儀,具佛戒律,得佛受用」。將佛法的知見、佛法的思惟,融入生活當中,成為自己為人處世的一套黃金準則,以佛知見,陶冶我們的人格,開啟人生圓滿光明的康莊大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