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0 期 |
|
本期主題:從覺性出發 做自己的主人
|
|
安住覺性作主人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祈法師 每個人都希望「我的人生由我作主」。孩子要作主,離家求獨立;學生要作主,學成就業去;員工要作主,開業當老闆;人民要作主,走上街頭去。凡夫眾生以為改變現狀,就是作主,實則換湯不換藥,因為心中煩惱依舊存在。明朝羅狀元〈醒世詩〉明白點出眾生的迷茫:「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自性佛 莫外求 什麼是真正的作主呢?又該如何走上真正作主的這條路呢?六祖大師曾開示:「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又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原來,眾生本具的覺性才是主,能夠時時刻刻安住覺性,保持覺性,沒有煩惱,才是真正的作主。 古德云:「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眾生之所以輪轉生死,不是沒有「覺性」,而是沒有正知正見,妄生分別,因此,起惑造業受苦。《楞嚴經》當中記載,舍衛城有個居民,名喚「演若達多」,某天早上梳洗時,從鏡中見到自己的臉,眉目清晰可見,此時卻妄生無明,認為自己的頭遺失了,發狂奔走,四處尋找。 眾生亦是如此,不知道能知的這念心就是本具的覺性,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把虛妄的色身、感受、想法當成自己,迷惘顛倒,生諸貪著,造作惡業,生死輪轉,受苦不斷。佛陀時代,王子提婆達多出家修行,因貪求名聞利養,妄想成為新佛,被貪、瞋、癡所障蔽,圖謀害佛,犯下五逆重罪當中的三種逆罪,因此生身墮入地獄。 如何才能去除心中的迷惘?《楞嚴經》云:「迷本無根」,迷就是無明。《圓覺經》云:「此無明者非實有體」,無明沒有實體,去除無明的關鍵,就是具足正知正見,所以六祖大師開示學人:「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更進一步強調:「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因此,迷途知返,端賴正知見,深信「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信心到達百分百,便能信滿成佛。 經云:「凡夫施設意,於中起迷惑,不別真正法,流轉五道中。賢聖八品道,以此為舟船,諸佛之所行,而究世界邊。」在日常生活中,依循八正道,藉由聽經聞法端正知見,意起正思惟、口說正語、身行正業;乃至工作收入不違背因果,符合正當與清淨是正命;時時安住正知見,即正精進;二六時中皆能念念不空過,心心息妄塵,即是堅住正念。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隨著不間斷地聽經聞法,端正知見後,修行理路廓然於心;然而,面臨無始劫來的習氣煩惱,欲轉煩惱為菩提,唯有漸次淨化一途。有時習氣難調難伏之際,更要深心懺悔,發廣大願心,透過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等方便法門與八正道迴互用功。 日久功深,念頭一起,就能覺照,看破、放下,當這念清楚明白、如如不動的心,站得住、站得長,便能成就正定,就路歸家,見自本性,如同《心經》所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脫一切苦厄煩惱,遠離顛倒夢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