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禅门探微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

文╱编辑部  图╱法心

  

  大珠慧海禅师,唐朝建州人,俗姓朱。最初依越州(约今浙江绍兴一带)大云寺道智和尚受业;后至江西参访马祖大师。初见马祖,大师问道:“上座从什么地方来?”慧海禅师答:“越州大云寺。”马祖大师又问:“大德为了什么事,特地来到这里?”慧海禅师答:“来求佛法。”马祖大师听罢只说道:“老僧这里什么也没有,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肯照顾,抛家散走做什么?”

  慧海禅师问:“请教和尚, 哪个是慧海的宝藏?”马祖大师回答:“当前问我的,就是你自家宝藏。一切本自具足,无欠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大珠慧海禅师即时悟明心地,知自本心圆满无缺,不由知觉,深心感恩踊跃礼谢,遂留山中师事六载,朝夕精勤保任用功。一日自念受业之师,年岁已高,当归去承事奉养,报答受业之恩,于是辞别马祖大师告假而去。

越州大珠光耀耀

  慧海禅师回到昔时寺院后,在心地上默默用功,隐于僧众之间,随众起倒、过堂出坡,没有人特别注意到他。一日,慧海禅师的后辈玄晏法师,在他房里发现一卷慧海禅师所著的《顿悟入道要门论》,阅后心中惊奇,私下呈予马祖大师。马祖大师览讫对大众说:“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众人闻语纷纷前去寻访依附,师谓众人道:“我既不会禅,亦无一法可示人。”然而参请者为道而来,不肯放休,事不得已,师只好随问随答,因辩才无碍,寺中学侣渐多,大珠慧海禅师的声名,远近并闻。

  一日有僧问:“如何是佛?”师慈悲答云:“对面清谈的,不是佛那是谁呢?”僧不解,良久又问:“师说何法度人?”师答:“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听者不会,说道:“禅师家,浑如此,老是这般让人不知道究竟在说什么!”师反问他:“上座说何法度人?”答:“讲《金刚经》。”师再问:“大德至今已讲几座来?”答云:“开讲迄今已有二十余座了。”师问:“此经是谁说的?”僧高声回道:“禅师怎可如此相捉弄,岂有人不知道此经是如来金口宣说?”师更问:“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若言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其中道理,请大德试着说来听听?”僧人顿时无对。

  一会儿,师更问:“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德且道,哪个是如来?”僧闻此语即言:“某甲对此处经文,一直迷惑不解,不太明白。”师便言:“从来都没有悟过,又说什么迷惑。”僧乃再请:“请禅师慈悲,今日为我点破。”师云:“大德讲经二十余座,却不识如来。”僧敛衣礼拜,说道:“愿禅师垂慈开示。”师言:“如来者,是诸法如义。大德今日何得忘却?”僧道:“是啊!是啊!是诸法如义。”

  师言:“大德是亦未是。”僧问:“经文分明如此,哪里未是?”师乃问:“大德如吗?”对曰:“如。”师又问:“木石如吗?”对曰:“如。”师问:“大德如同木石吗?”对曰:“无二。”师问:“大德与木石何别?”僧又无对,乃叹道:“此上人者,难为酬对。”良久更问:“如何得大涅槃?”师答:“不造生死业。”“如何是生死业?”师曰:“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僧又问:“云何即得解脱?”师答:“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无等等。”此僧赞叹:“禅师如和尚这般,实为希有。”欢喜礼谢而去。

  师一日上堂:“诸人幸自护念,好个无事人,切莫苦死造作,最后只怕担枷落狱!莫自认为我是参禅学道,解会佛法,每日从早到晚奔波不已,不过逐声色走,心念纷起、分别不已,未曾歇止半刻,如此转无交涉。贫道闻江西和尚语:‘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从此便一切休去,自己财宝随身受用,可谓快活。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不见一法生灭相,不见一物去来相,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

  汝等诸人,但自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无可疑虑。莫寻思、莫求觅,心性本来清净。故《华严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又《净名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无事,不用久留,珍重!”此日大众普集,闻师语毕,久而不散。

  师乃慈悲对众人说:“大众何故在此不肯去?贫道已经毫无保留,全盘托出,对面相呈,你们还不肯放休吗?如果还有疑惑、还不明白,今日一任诸人恣意早问,切莫错用心、枉费气力。”有僧问:“云何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云何是一体三宝?”

  师答:“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喻如瞋时无喜,喜时无瞋,唯是一心,实无二体。本智法尔,无漏现前,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性本清净,不待修成,有证有修,即同增上慢者。真空无滞,应用无穷,无始无终,利根顿悟,用无等等,即是阿耨菩提。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无相,即是实相法身;性相体空,即是虚空无边身;万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者,乃是万化之本,随处立名,智用无尽,名无尽藏;能生万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是智慧藏;万法归如,名如来藏。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又云:世间一切生灭法,无有一法不归如也。”

诲人不倦神炯炯

  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吗?”师曰:“用功。”问曰:“和尚如何用功?”师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天下人不都如此吗?一般人与禅师用功有不一样吗?”师答:“不同。”问曰:“哪里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好好地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律师即杜口。

  有问:“佛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吗?”师答:“现在无相,不在其外,应用无穷,不在于内,中间无住处,三际不可得。”问者不明,说道:“此言大混。”师曰:“你正说‘混’之一字时,是在内?是在外?”问者静心究检后,答道:“弟子于内勘察、于外讨索,实在了无踪迹,不可得之。”师告言:“若无踪迹,分明可知,上来对你所说者不混”。

  马祖大师门下龙象辈出,慧海禅师此等问答即事即理,发明禅门无念顿悟宗旨,与当时代无数禅宗祖师,一同高树法幢阐扬宗风,如天帝网珠璎交辉,分挑法灯劝进后来,影响深远。后人将其法语等汇集为《诸方门人参问语录》一卷,与《顿悟入道要门论》同时流通。当盛唐在太平笙歌里,逐渐从兴盛走向颓靡,朴实禅门的法堂上,学人探究心性的精勤参扣,依旧铿锵有力传唱着千古宗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