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本期主题:正面思考的智慧







经云:“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正面思考是面对境界的清净智慧,
以佛法苦、空、无常的真理,如理观察筹量,
转烦恼为菩提,化恶缘为逆增上缘,
体现利他自利、双赢共荣的“心”视野。
正向思惟 无限光明

文/见冰法师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在周遭响起──“真是歹命……”、“我怎么这么倒楣……”,乃至于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有什么了不起……”脱口而出的酸言酸语,以及面对不顺己意的事,所产生种种的抱怨……这些情况,简言之,是思惟模式出了问题。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在因上努力──身口意三业清净,成就事事如意的果报;众生则是在不良善的果报现前时,恼怒埋怨,却不知道反省检讨。每个人的成败都是操之在己,如果思惟模式是正向、积极、乐观,便可化危机为转机;倘若是负面、消极、悲观的思惟,即使是契机也会变成危机,因此,当思惟时时正面,便能远离苦恼,步步光明。

正知正见 净思惟

  如何培养正向的思惟模式呢?关键在于知见正确,唯有以正知见为前导,才得以正向思惟,口说正语,继而开展正命、正业的光明人生。而正知见的确立,可以透过下列三个方向来养成。

  一、听经闻法。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因,在未来将会形成一个果报,心起善念,当善业成熟得善果;心起恶念,则恶业现前受恶报,念头虽微细,但影响深远。明白这个道理,依之而行,反省检讨、改往修来,必能消除妄想,拔除烦恼习气,继以不间断地听经闻法,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正念增长,正向思惟,导邪见为正见,转染念为净念。

  二、亲近善知识。欲成就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当亲近善知识虚心受教,薰习正知正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生有善知识引导,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可远离恶友,行入正道,不致迷失方向,走错路、走远路。

  三、选择正法道场。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并非一生下来,注定是坏人、伟人或圣人,往往因外在环境薰陶所致,遇恶缘成为恶人,遇善缘即成好人,遇殊胜上缘,更能超凡入圣。昔日孟母三迁,选择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造就了“亚圣”孟子的一生。因此,选择正法道场,即是成就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端正知见、导正思惟的方便助缘。

罗刹菩萨 一念间

  隋代,智者大师到荆州玉泉山,欲建设精舍。一日于定中,忽然天地晦冥,风雨号怒,阴魔列陈,大师面无惧色,慈愍告之,这些作为不免轮回生死,当自忏悔。言毕,妖象俱灭,三国大将关羽现身,陈述自己过往的怨怼,经大师教化后,关羽心生惭愧,至诚向智者大师求受五戒,正式成为佛弟子,并且发愿永为护法。

  古德云∶“昨日罗刹心,今朝菩萨面,罗刹与菩萨,不隔一条线”。关羽遇到大善知识──智者大师,为其开示法要,当下有所省悟,不仅千百年来的含恨未解之冤,顿时冰消云散,更立誓护法护教,成为佛教中的伽蓝菩萨。

  《大乘起信论》云:“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选择正法道场、亲近善知识,并听经闻法,慢慢建立正确的知见观念后,必能培养出端正的思想,如同衣服以香薰,时间一久,自然散发香气。同样的道理,经常与善人相处,无形中,受其人格及知见的潜移默化,思想、言行随之转变,诚如沩山灵佑禅师所云:“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养成正思惟,进一步时时觉察、觉照、觉悟,当善念成片,就有光明的每一天。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