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本期主题:禅与情绪管理







禅者,佛之心。
忙碌的生活中,心绪也易随之纷乱;
且提起觉照之心止息妄想,化波澜于无形,
以定慧不二的“禅”心,
体现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清凉自在。

作情绪的主人--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所谓“禅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禅”,是佛法的心要,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真生命。

息妄想 识自本心

  什么是真正的禅修?“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禅。我们的心当中有三个最大的烦恼和敌人。第一个是妄想,一坐下来就想东想西,患得患失。一般人不知道妄想是一个敌人,始终被妄想带着走,心静不下来。所以,禅修首先就是要止息妄想,使我们这念心如一潭止水、如一片明镜,可以照天照地。

  第二个毛病就是瞌睡、昏沉。人的一生有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睡眠及瞌睡,生活中常打瞌睡,这念心晦昧不明,也是在浪费生命。我们的心就像一杯浑水,里面有泥沙,藉由打坐把泥沙沉淀到杯底,所以,打坐的时候,这念心要确确实实地沉淀下来,不能有丝毫的昏沉、迷糊,这是第一步功夫。第二步功夫,如果没有昏沉、没有妄想,但心当中无所事事,那就是无记、无聊,这是第三个毛病。所以要提起正念把泥沙去除,化腐朽为神奇,转烦恼为菩提,这念心始终清明在躬,这样修行就找到了方向。

  把这三个毛病对治了,慢慢地心就清凉了,坐在这里,一个钟头一刹那就过去了,就是坐到一支好香;因为这念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是一个绝对的境界。坐到了一支好香,明白了这念心,就是把真正的自己找到了,就知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我们的生命是无穷尽的,绝对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

  一般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做,忙家庭、事业、学业……这些是责任,也是功德。但除了这些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真心找到,知道能做、能说、能学的人是谁,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老子论“道”与“学”提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加号;修道,则是一个减号,要经常检讨反省,使烦恼减少。这念心真正达到平静、宁静了,心当中就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功德和智慧,就能了解生命真正是无穷尽的。

心如镜 照见万法

  一般人心当中有很多妄想,每天都在喜怒哀乐……种种情绪当中打转,患得患失,如果不知道止息烦恼、妄想,任凭负面的念头增长,最后可能就得忧郁症,甚至想不开。现代人讲究“情绪管理”;禅,就是最高的情绪管理,透过觉察、觉照、觉悟,自己管理自己。我们的心当中有贪、瞋、痴、慢、疑、邪见六个大的情绪,要如何管理?就是要管理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刻刻觉性要存在,这念心一动就知道,是在起善念,还是起恶念。不但知道,还要能作主,最后要达到无念。无念,不是昏沉,也不是糊里糊涂的,无念是无杂念、无妄念、无昏沉,念念分明、处处作主,清明在躬,这个心就是我们的本心。找到本心,就找到自己了。

  庄子云:“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至人”是最高的智者,就是圣人。“用心”,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这念心就好像镜子一样光明。镜子当中没有灰尘、没有尘垢,放大光明,这是第一步。什么是尘垢?心当中有人我是非、有贪瞋痴,就是尘垢。有了这些尘垢,镜子就不光明,就失去作用了。所以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当中有了烦恼,马上检讨反省、惭愧忏悔、看破放下,这就是在擦掉心当中的灰尘。

  镜子没有一点灰尘,就放大光明了,“汉来汉现,胡来胡现”、“相来则现,相去则无”,任何人、任何事都映现在这念心当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万事万物过去了以后,心当中不留一点痕迹。做得到,当下就是至人,不用另外去求。

  “不将不迎”,得到了,也不高兴;失去了,也不烦恼,保持心不动的境界,就像苏东坡所说:“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应而不藏”,过去就过去了,不计较,但心当中始终清楚、明白、作主。“胜物而不伤”,心当中清净自在,不染一尘,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生心”。

  所以,第一步断恶修善,是事。第二步,清净心、菩提心、智慧心、平等心、不动心、超越心、绝对心、清楚明白的心,这是理。依着这个道理来努力,空间广大,无有边际,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我们这一念心当中,人生充满了希望、光明、福报、智慧,这一生绝对不会退转。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