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03 期 |
|
本期主题:心安即是家 |
|
自心不动 四海为家
文/普顿精舍夜间研经班学员 传丰 中国文字的庄严,在于能隐约含蓄地传递讯息。俗称宝盖头的部首“?”,诠释了人们深切寄望着拥有一个不受风吹雨打的安稳之处,“?”,呈现遮蔽物的简单意象,象征“家”是一个能为我们阻挡外在种种不如意的防护罩,然而“家”这个防护罩到底该从何建起?又该如何维持?成了我们一直不断思考努力的功课。 《佛说八大人觉经》是孩子小时候在儿童禅修班背诵的第一部经典。记得当时乍听到“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句经文,让传丰一度觉得佛法是否讲得太过严重?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才有机会更细微地观察与省思生活当中的种种,渐渐地发现,世界真的不断在变化,无常时时存在,若要寻一处安身立命,让人安住长长久久的家,就不该建立于永远都在变化生灭的地方。 既然真正能安住长久的地方,不在外头,我们大胆推测,就在一个不属于外头的地方,也就是这念能知能觉的心。这也是历代祖师想尽一切方法,欲使学人都能契悟此心,成就安身立命之处。 在禅修班,我们也听师父讲了很多遍,然而我们真正契悟了多少,端看平常累积了多少福慧资粮。所谓修行百千劫,悟在刹那间,在还没完全悟到这念心之前,庆幸,从古至今已有无数大善知识在为我们指路,有了方向就不怕走错路,我们为了人生的光明而坚持,也会在坚持之后,柳暗花明又一村。 世人眼中“四海为家”的潇洒,或许有人认为那只是个逃避现实、居无定处的藉口;然而从佛法的角度而言,当这念心能时时清楚明白,不论走到哪里,任由风动、幡动,“自心不动”,变化的是外在一切,这念心始终安住,是超越时间、空间的绝对境界,这,就是我们永远的家。 家归何处?“家”字上方遮风挡雨的“?”部首,又该从何建立?不假外求!纵然我们踏破铁鞋也终无觅处,只因“觉”来全不费工夫,提起觉性,当前这念心,能生万法,也能收摄于一微尘。一旦我们收摄六根不再向外攀缘,回到最初安稳的清净之心,心安即是家,也是生命真正安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