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本期主题:恭敬谦让,和谐人生






古德云: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
六祖大师亦言:“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以虔恭之心敬上念下,人与人之间自能相互敬重、和悦相亲,
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安定。



放下无求降慢心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材法师


  学生时代,有一次指导学弟妹课业,当时因为自己的观点不断地遭受到学弟妹的质疑,一气之下愤而步出研究室,决定不再教了。当自己走出户外,静下心来,恍然警觉到自己的无知和情绪失控。心中困惑着,原本当初欢喜地和学弟妹讨论功课,为何自己会突然生气呢?明明想帮助他们解决课业问题,为何当自己受到质疑时,就不想再教导了呢?到底自己是真心、无所求地想帮助学弟妹,还是藉由帮助他们来凸显自己呢?

  反省检讨自己的因地发心,初初开始,纯粹想帮助学弟妹解决课业问题,并不期望获得任何回报。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我是学长,你们是学弟妹”、“我懂得比你们多”、“是我在帮助你们”等,种种“我执”的认知。当这些自以为是的认知受到挑战时,觉得“我”不被认同,为了固守“我”是对的,不自觉地讲话音量愈来愈大声,乃至引发瞋心烦恼,导致双方不欢而散。


傲慢故我罪即生

  这些自以为是的认知,背后隐藏着我执、我慢等烦恼。因为自我骄慢,才会以为自己懂得比别人多;因为执着“我”是真实的,所以当别人质疑“我”的认知时,等于质疑“我”;因为傲慢,当心中的优越“我”反覆遭受侵害时,便不想再教导帮助对方。这不就是有条件地帮助人,期望别人认同优越的“我”吗?

  经云:“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六祖坛经》中,法达法师因执着诵了三千部法华经而生慢心,纵使修行多年,始终法不入心。经六祖大师的开导,方知一切罪过,根源于执“我”,因为我执,进而执我所,而有“我的”功德、“我的”修持、“我的”名声……,在我执中计较分别,乃至于造作种种罪业,即是“有我罪即生”。


平等无求心清净

  “我”只不过是个因缘和合的假名。随着因缘转换,“我”的身分,有时是教师,是助人者;有时是学生,是受助者,有时候又是其他的角色,没有一个固定不变“我”的形象,也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既然如此,何须再执着“我”呢?自己当时所执着的“我是学长,你们是学弟妹”,也是因为误将“我”视为真实不变,进而在人我之间,起种种的妄想分别,只是妄上加妄,徒增烦恼而已。

  再者,所谓教学相长。教导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当教导者同时也是受教者时,究竟是谁懂得多?谁帮助谁呢?世界武学黑带风云名堂光荣榜大师,中台禅寺武术总教练曾文铁曾说过:“人愈是厉害,愈是要谦虚。”他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在教你。被学生问到不能回答了,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教练,就是‘教学也要练’。”可见,教学过程中,指导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教师即是学生,助人者即是受助者。唯有看破我相、人相,不执着我在助人,不执着所修的功德,无能修所修,能所俱空,才是真正的功德。

  了达人我皆是虚妄,放下心中的执着,以平等心、谦虚心、无所求心,看待周遭一切人事物,心中的我慢烦恼顿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感恩,感恩境界的提醒,帮助自己发觉隐藏在心中的烦恼执着;感恩三宝,让自己能听闻佛法,如理思惟,降伏自心当中的无明烦恼。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