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01 期 |
|
本期主题:感同身受的慈悲 |
|
拟将他心为己心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阙法师 无论在家庭、学校或职场,我们总期盼在没有紧张、冲突对立的详和环境下生活,周遭的人亲切友善,身边的人也都喜欢自己,但往往天不从人愿……。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佛法讲三世因果,老和尚更明确指出:“一个念头就是一世的果报!”平时我行我素、漠不关心别人的结果,便是成为人群中的一匹孤狼,当我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也?人会在乎我们的感受。 现代社会讲求个人主义,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样的思想与行为,除了让人痛苦,更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了恻隐之心便不忍他人受苦,将他人放在自己之前,对人能感同身受,心慈悲、柔软,才有良善的人际关系。佛法中提到,菩萨行的根本是慈悲心,感同身受便是慈悲的作用,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因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习气,以及今生所薰陶的环境使然,造成我们不习惯将心比心。 有次出坡起了烦恼,在途中遇到老和尚,老和尚以慈祥的眼神与和蔼的笑容看着见阙,仿佛在说:“这就是修行!”,当下提起正念、返照自心,不可思议,烦恼霎时消失了!老和尚的一个简单动作,蕴含着全盘的理解与大慈大悲。原来,帮助人要从领纳对方的心开始!唯有放下对人的成见,将偏执的心全盘打开,真正清楚对方的想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很多时候,我们的付出背后潜藏着微细的我执而不自知,经过自我意识加工包装后的付出,真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吗?对方想一个人静一静,何不给对方自处的空间整理情绪?对方想找人倾诉,何必扮演专业律师角色,将事情来龙去脉一一剖析?用心倾听,放下既有成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事情,用心感受众生的苦,或许更能给予适当的帮助! 自心的热恼源自于不愿以同理心待人,自心的清凉源自于全盘的体谅与包容,中台即是自心中道实相之灵台,心中的灵台就是无限宽广的心,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台世界,老和尚已示现将中台世界建设完成,而我们心中的中台世界建设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