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本期主题: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妄想心、执着心歇下来了,这念心自然灵明寂照,
本具智慧现前,如同清澈的泉水源源不绝。


禅七的意义--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佛法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金矿、一个宝山,就是本具的清净心。要找到这个宝山,必须经过“开、示、悟、入”四个阶段。经云:“譬如闇中宝,无灯不可见。”“宝”在哪里?就在我们的无明烦恼当中、在我们的五阴当中,把无明烦恼化掉、把五阴转过来,“宝”自会显现。

开示悟入佛知见

  诸位能听法这个心、能见这个心、能说话这个心、能经营事务这个心,就是宝。所以要安禅静虑,禅七期间,七天的开示、七天的禅坐、早晚课诵,经过善知识的指点,心水沉淀下来了,就见到本具的佛性、清净心,这是属于“开、示”的阶段。

  见到了这个心,但还是在烦恼当中,有时候见、有时不见,这个宝还不能自己受用。所以,继续不断地用功,直到没有一点昏沉、没有一点妄想,坐到一支好香了,得到轻安,就可以入宝山、亲自取宝,这就是“悟、入”。这个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看我们净化这个心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功夫。

  宋朝理学家朱熹也了解这个道理,他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就是指我们这个心。“一鉴开”,一刹那间心地开明了。“天光云影共徘徊”,打坐时看到很多境界,都是我们心意识里面的种子,不要理它,它来给它来,它去给它去,就像水面上云的影子一样。这些境界过去了,感到身心轻安,很平静、很快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什么这么恬淡、这么安然、这么愉快呢?“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我们的心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功德,这就是道。

  悟到这个道,只是一个开始,还要继续用功。用什么功?就是无功用行,不用功就是真正在用功,什么都放下,“不将不迎”,无论看到什么境界,都不理它,就是继续用功,这就是心地功夫。所以要在心上用功,如果不知道在心上用功,就像冷水泡石头,坐十年、一百年都没有用的。

  所以,妄想来了,要坚住正念,不理它,如禅宗祖师所说:“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不对治、不理它,是因为妄想本来就是虚妄的,不理它,妄想自然而然就会停止;就像打篮球一样,继续拍它,球还会再跳,始终没完没了;你不拍它,球自然就停下来了。

依心起修性圆成

  打禅七,七天坐在禅堂,直截了当,以心为主,以心为本。心清净了,就是佛;心空了,就是道。不过,心清净、心空,也有程度上的差别。我们坐在这里,第一,不打妄想;第二,不落昏沉;第三,清清明明,一心不乱。

  打坐一个是定、一个是慧。定,就是不要攀缘、不要想东想西。古人说:“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念心静下来,什么事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还要净,就是净化我们的心念、净化身口意三业。怎么净化?把心当中的烦恼转识成智,保持正知正见,这就是净。所以,静,就是定;净,就是慧。定慧不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禅修静坐是长远的事情,要静中养成、动中磨炼;在动中磨炼,又在静中养成。动也动得,静也静得,这就是功夫。禅七只是告诉大众一个方法,日常生活中,每天晚上要静坐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假使不练习,这个心就会散掉。所以,禅七当中知道方法了,以后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间,心都能保持宁静,这样家庭也是道场,公司也是道场。为什么呢?这念心保持定、慧、觉,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慌张、混乱,这念心都能产生微妙的作用。

  修行没有别的,就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什么是生?什么是熟?过去对于妄想、对于名利财色……对于一切世间法都很熟,都想追求升官发财,都想要好的家庭、好的事业、好的成就。但是,对于打坐、诵经,就很陌生。现在了解佛法的道理了,就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把过去的妄想、是非慢慢看淡,打坐、诵经等修行的方法要慢慢熟悉,发长远心,慢慢练习,先苦后甜,这就是最好的理路。

  所谓“禅者,佛之心”,禅七就是一个“歇”字,清楚明白,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心静下来了,清净心现前了,就是禅心、就是佛心。今生能够听闻佛法,是过去的善根、慧根,继续不断地学习,继续不断地提升自己、净化自己,生命就是无穷尽的。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