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98 期 |
|
本期主题:人生,因付出而成长 |
|
庄严菩提之道--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佛法上说:“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如何修福慧?就是要有布施的心;假使没有布施的心,就不容易增长福德。布施,是在舍我们的悭贪。假使我们心有悭贪,就要修布施法门──财施、法施、无畏施。施舍一切,我们的贪心就没有了。 施舍身财除心垢 凡夫众生爱惜自己的身体、放不下身形,有了执着、有了悭贪,心就不清净,无法与清净心相应。为了使这念心清净,就要训练自己、磨炼自己,先从财布施开始,接着法布施、无畏布施,到最后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生命也布施出来,对于自己的财产、身体、生命,没有一点爱惜与不舍,这样就把悭贪心完全舍掉了。 释迦牟尼佛在《悲华经》里讲得很清楚,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我舍身命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菩萨道时,所有财产、亲眷……乃至头目脑髓,一切都舍,这就是布施波罗蜜成就。 不但成就布施波罗蜜,还要“三轮体空”。什么是“三轮体空”?以布施而言,就是指能布施的人、布施的对象、所布施的东西。了解“三轮体空”的道理,没有能、没有所,当中也没有布施的东西,乃至没有布施的人、对象,一切法缘起性空,如《金刚经》所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了解空性,才是真正的菩萨。 布施,有事、有理。有些人误解“空”的道理,认为既然诸法皆空,就不用修布施了,这也是错误的。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进一步还要修一切善法,无论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要修,修了以后不执着福报、不执着法门,这才是真正的般若。证悟空性,就是破我执;进一步三轮体空,就能破法执。 布施,有大舍、中舍、小舍,所谓“大舍如火烛在前,中舍如火烛在旁,小舍如火烛在后”。什么是大舍?一切身命财产都能舍,没有贪、瞋、痴,没有我执、没有法执,能所俱空,就与无为法相应。所以“大舍如火烛在前”,什么事情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无论是俗谛、真谛、中道第一义谛,都能了解,这样心就净化了。 “中舍如火烛在旁”,什么是“中舍”?举例来说,有些人施恩布德、广结善缘,目的是要普度众生,增长自己的福德、智慧,这是有所求、有所得。所以,中舍就是一方面修福德、一方面修布施,藉由修布施增长福德,有了福德再继续修布施。 “小舍如火烛在后”,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一般人在运气不好、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就来求佛、求菩萨,希望透过布施供养,保佑自己生意兴隆、身体健康。拿出一万元布施,希望得到一百万、一千万,乃至发愿如愿后给菩萨装个金身、捐献钱财……这样也是布施,属于小舍,如火烛在后,不容易照亮前方。为什么?因为还是有所求、有执着,与性净之理不相应。所以,除了修福德、修布施,还要修智慧,要了达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经常这样观照,才是福慧双修、悲智双运,这是属于渐次修证的道理。 无相无住真菩提 布施,能够去除自己的悭贪、瞋恚,消业障、增福慧,对方得到我们的帮助,能够度过困难,乃至得以听闻佛法、去除烦恼,所以,布施法门既能自利、又能利他、又能庄严菩提之道。 菩提,就是我们的清净心。修菩萨行、发菩提心,是很长远的事情。从现在开始用功,一直到成就三觉圆满,当中必须要有福德。福德来自于众生,所以要关照众生,使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如何庄严菩提之道?必须修布施。虽然积极修布施法门,但众生不可得、财也不可得,一切法毕竟空寂,这样起观行,就是庄严菩提之道。相反地,假使没有福德,就没有办法成就一切法门,乃至产生种种障碍,打坐时昏昏沉沉、听法也听不进去、拜佛又觉得疲倦……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事上不相应、理上也不相应,为什么?福德不够,所以没有办法庄严菩提之道。 修行学佛之人,把三宝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就是修福德。虽然如此,又不着相,不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功德;因为若产生了贡高我慢,就有人相、我相,就没有办法庄严菩提之道。所以,菩提之道一方面要有福德,一方面要有智慧。福德就是善法,修了善法而不执着善法、修了慈悲而不执着慈悲,无我相、无人相,这就是智慧。有了智慧,菩提心就现前。所以,佛法有事、有理,事理相应、事理一如,就是真正的菩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