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圓寂追思讚頌法會
文/編輯部
法眷追思祭禮
|
見燈大和尚恭讀追思祭文,代表全體法眷追思老和尚之師範行誼。 |
|
護法總會李總會長代表全體護法居士上香,敬悼師恩。 |
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六時三十分於菩提講堂舉行「法眷追思祭禮」,首先由薙染弟子行祭拜禮,住持見燈大和尚帶領所有法眷弟子上香、獻花燈果,並恭讀追思祭文,追念恩師「悲心無盡願無窮,啟建道場演佛宗」的弘法願行,全體薙染弟子以至誠之心頂禮恩師,感恩老和尚護念化育之恩。接著由同門師兄弟行祭拜禮,師伯 上知下量長老、師叔上知下潔長老尼依序上香、獻花,並於老和尚靈前致祭。海內外精舍護法會會長暨護法居士代表二百人行祭拜禮,在總會長李祖原居士帶領下,全體護法居士於老和尚靈前至誠頂禮三拜,遍布各壇場逾三萬名護法居士原位行三問訊禮,向恩師致祭。
追思讚頌法會
上午八時三十分於菩提講堂舉行「中台禪寺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圓寂追思讚頌法會」。追思讚頌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副總統吳敦義先生、前副總統連戰先生,名譽副主任委員立法院院長蘇嘉全先生親臨致祭。恭請世界佛教僧伽會會長上了下中長老擔任主任委員。
各界賢達、諸山長老大德暨各地佛教團體,及中台禪寺海內外精舍居士三萬多人,齊聚菩提講堂、五觀堂、般若講堂、大雄寶殿、五樓大禪堂、大莊嚴殿,以及主體戶外各壇區,共同追思讚頌老和尚啟建道場,安僧度眾,弘揚佛法的菩薩行願。
在大鐘十二響中,法會正式開始。住持見燈大和尚帶領五十二位法眷、十二位護法代表,至誠恭迎世界佛教僧伽會會長上了下中長老、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上圓下宗長老、中國佛教會榮譽理事長上淨下良長老、靈泉禪寺方丈上晴下虛長老、妙法禪寺方丈上心下田長老、觀音山妙雲寺方丈上今下能長老、台灣省佛教會理事長上如下本長老、大高雄佛教會理事長上心下立長老等九位長老入壇主法。透過螢幕轉播,主體內外各壇區的信眾亦同步參與法會,大眾一心虔誠,誦經共修,法會莊重而肅穆。
法會中,恭請上了下中長老讚頌說法,敘述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開建道場,演教弘宗,興學濟眾之功。長老拄杖說法畢,大眾齊聲供讚:「宗承臨濟,開山中台,興學濟眾育賢才,廣演禪爐開,永脫塵埃,祈乘願再來,南無度人師菩薩摩訶薩。」讚頌老和尚安僧度眾的德範行誼。
|
恭請九位長老主持覆蓋教旗儀式,表彰老和尚弘法利生之功勳。 |
|
吳副總統代表總統頒發褒揚令,由住持見燈大和尚代表接受。 |
隨後舉行覆蓋教旗儀式,住持見燈大和尚帶領法眷代表於正念堂長跪合掌,在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聲中,恭請九位長老執持佛教教旗覆蓋靈龕,表彰老和尚盡形壽弘法利生,對佛教之功勳。
吳副總統代表總統頒發褒揚令,由住持見燈大和尚代表接受。褒揚令中讚揚老和尚「夙秉佛國弘化之志業,濟成淑世惠民之高澤,立教興學,慈心悲願」。吳副總統並於靈前致祭,表達對老和尚的崇敬與悼念之意。
透過影片「覺者的跫音」呈現老和尚一生行化的歷程。藉由道影追思老和尚三十年來,精進行道,創建中台世界,不疲不厭的菩薩本懷。從潛跡山林的苦行僧,到建設千僧道場的大善知識;從靈泉到中台,從中台到普台,再到今日的中台世界博物館,不稍停歇的腳步,以身教示現的菩薩願行。此時此刻,更能體會住持和尚開示所言:「老和尚留給四眾弟子最大的資產,就是中台道場;最珍貴的就是無上心法;最殷切的囑咐,就是在道業上精進和守護道場。」弟子眾等感懷師恩,愈益堅定唯有弘法利生,以師志為己志,荷擔佛法傳承的責任,方能報答師恩。
會中上了下中長老介紹老和尚風範行誼,敘述老和尚出家潛修、草創靈泉、創建中台的弘法行履,長老讚譽老和尚「以福德、教理、禪定的三環一體修行方向,推動佛教慈善公益,發展護國衛教的大業,尤其是促進兩岸的佛教交流,成就不朽的功德。」並祈願老和尚不捨慈悲,再來娑婆,慈化有情,廣度群生。
|
恭請上了下中長老介紹老和尚風範行誼。 |
追思讚頌法會中,大眾共同緬懷老和尚的德範行誼,與會蒞臨的各界貴賓亦上台致詞表達對老和尚的追思與悼念。吳副總統表示,今天代表總統頒發褒揚令,肯定老和尚弘法利生的貢獻。讚歎老和尚在全球廣設一百零八家精舍,並且創辦普台十二年一貫的國民基本教育,恤孤憐貧,關心民瘼,所推動的中台志業,遺愛在人間、也功在人間。
|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上圓下宗長老致詞,祈願老和尚早日回航,廣度有情。 |
|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致詞,肯定老和尚推廣禪門心法,普利群生。 |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在致詞中肯定老和尚推廣禪門心法,普利群生,且致力於兩岸宗教、文化、藝術交流。而建設中台世界博物館,保存佛教文物,為台灣保留珍貴的藝術文化資產,更是永世不能磨滅的功德。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上圓下宗長老致詞說道:「惟覺老和尚是菩薩的化身,也是當代的一代宗師」,讚歎老和尚對佛教、對國家、對社會的無限奉獻。長老並懇切祈願老和尚早日回航,廣做佛事,廣度眾生,同登極樂。
在法會圓滿之際,住持見燈大和尚代表法眷致謝詞,感恩諸山長老、各界賢達慈悲蒞臨中台禪寺,向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致意和送別。同時,在這段期間蒙受諸山長老、社會各界賢達及十方大眾,或親臨弔唁,或誦經回向,或襄助法務、惠贈輓聯及花籃等各種方式表達哀思與祝禱,中台四眾銘感於心。住持見燈大和尚於致謝詞中提到:「今後吾等必當以師志為己志,繼續推動五化,淨化人心,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弘法利生,永不退轉!再次感恩!」並帶領全體法眷,至誠向諸山長老、長老尼及與會貴賓行三問訊禮,表達懇切感恩之意。
|
住持見燈大和尚代表全體法眷致謝詞。 |
各界公奠
上午十時三十分舉行「各界公奠」,典禮中諸山長老、各界長官親臨祭奠,住持見燈大和尚率法眷代表於兩序答禮致謝。追思讚頌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副總統吳敦義上香致祭,名譽副主任委員立法院院長蘇嘉全親臨祭奠,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上香致祭。追思讚頌委員會公奠,由主任委員上了下中長老主奠並宣讀追思讚頌文,追思讚頌委員會委員陪奠。
法會中,名譽主任委員前副總統連戰、國策顧問蔡鈴蘭、林源朗;副主任委員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上圓下宗長老暨二十四縣市佛教會、中國佛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台灣省佛教會、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佛光山、正覺精舍等海內外諸山長老;社會各界賢達千餘人相繼蒞會親臨上香致祭。各界公奠中,三萬人共同追思悼念老和尚弘揚佛法、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努力與奉獻。
|
|
副總統吳敦義先生 |
追思讚頌委員會主任委員上了下中長老暨讚頌委員會委 |
|
|
立法院院長蘇嘉全先生 |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上圓下宗長老暨二十四縣市佛教會理事長 |
|
|
前副總統連戰先生、國民黨前副主席林豐正先生、前立法委員郭素春女士 |
台灣省佛教會理事長上如下本長老暨全體理監事 |
|
|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女士 |
埔里圓通寺、正覺精舍方丈上果下清長老 |
|
|
立法委員陳亭妃、高志鵬、柯建銘、許智傑及內政部主任秘書黃麗馨 |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上普下暉長老尼暨全體理監事 |
|
|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趙建政先生、理事王冰先生 |
|
起龕發引
|
恭請上圓下宗長老(中)、上心下田長老(左)、上心下立長老(右)入壇主法「起龕儀式」。 |
|
法眷弟子至誠恭謹,將靈龕由正念堂移駕至菩提講堂。 |
|
法眷弟子代老和尚向諸佛菩薩圓滿告假,至誠頂禮三拜。 |
正午時分,法眷眾等長跪合十恭請 上圓下宗長老、上心下田長老、上心下立長老入壇主法「起龕儀式」。恭誦〈讚佛偈〉後,大眾虔誦彌陀聖號,法眷弟子至誠恭謹,將靈龕由正念堂移駕至菩提講堂。法眷弟子深重敬心繞龕三匝,代開山方丈 上惟下覺老和尚向諸佛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圓滿告假,至誠頂禮三拜。
在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聲中,法眷弟子手持明燈、寶幢、華幡莊嚴前導,住持見燈大和尚親捧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蓮位,兩側護法善信牽握金繩護龕,在三位主法長老的引領下,起龕發引前往荼毘會場。
護龕隊伍緩行前進,薙染弟子於兩旁沿途列隊,合掌長跪匍伏送駕。山門外,三萬護法居士,沿著中台禪寺周邊道路,排列成綿延兩公里的送駕隊伍,眾人恭敬頂禮向恩師送駕,不間斷的本師聖號,表達四眾弟子最懇切的感恩。
感恩三十年來,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帶領四眾弟子從外在的道場建設,一一成就每一個人自心道場的建設;以一生精進的行持,為弟子樹立行者「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的修行典範。
|
法眷弟子合掌長跪、虔誦佛號,向老和尚送駕,表達最懇切的感恩。 |
荼毘大典
|
四眾弟子虔誦佛號,隨侍法駕行至壇場。 |
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圓寂荼毘大典假台南白河大仙寺舉行。下午三時,法駕抵達大仙寺,住持見燈大和尚捧持老和尚蓮位,在上圓下宗長老、上心下田長老、上心下立長老引領下,法駕緩緩前行。
自山門牌樓至荼毘壇場,四眾弟子逾三千人,沿著數百公尺的坡道長跪合掌,恭誦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至誠迎接法駕。
|
佛號聲中,四眾弟子長跪合掌念報師恩。 |
荼毘大典中,大眾恭迎上圓下宗長老、上心下田長老、上心下立長老入壇主法、繞壇灑淨,大眾虔誦經咒,恭請上圓下宗長老荼毘說法:「舉起性空真火,妙用難可稱量;燒盡世間障礙,乘此悟證真常。」說法畢,隨即進行荼毘。
四眾弟子圍繞壇場,和合精進,報恩念佛。下午六時五十分,荼毘功圓,在三位主法長老帶領下,住持見燈大和尚恭敬捧持老和尚靈骨舍利,返回地藏寶塔禪寺安座。
安座大典
|
|
住持見燈大和尚捧持老和尚舍利函,進入壇場。大眾合掌跪迎老和尚靈骨舍利。 |
|
四眾弟子迎奉老和尚靈骨舍利入塔安位。 |
晚間九時十五分於埔里地藏寶塔禪寺舉行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圓寂安座大典,四眾弟子逾四千人齊集壇場,合掌長跪恭迎老和尚靈骨舍利。
主法上圓下宗長老安座說法云:「常寂光中超世情,法性湛然無來去,菩薩應世度眾生,共入華藏法性海。」說法畢,大眾齊誦彌陀聖號,迎奉靈骨舍利入塔安位。〈回向偈〉中,法眷眾等至誠向老和尚靈骨舍利頂禮三拜,各壇區護法居士原位三問訊,開山方丈上惟下覺老和尚圓寂安座大典,於此功德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