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本期主题:拥护三宝住世间







纵使世界迁流无住,若有传承的愿心,
佛法可长可久,所有的圣地将不致荒芜!
佛法是觉悟的教育,觉悟的教育也是我们的使命。


艺以载道

文/普贤精舍研经班学员 传明

  
  对美的追求是有情众生与生俱来的本能。现代人对美的表现可能来自于独特的品味,可能来自于独立、崇尚自由的性格展现,但追求美的过程中,有多少人能体会──“永恒”,才是真正的美。

像以表法 金容宛尔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为寻求不生不灭的永恒而出家修行,当世尊夜睹明星悟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原来妄想与执着,是凡夫无法体会这念不生灭心的原因,也是凡夫悟道的根本障碍。尔后,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其目的,只为使众生破除妄想执着,转迷成悟,离苦得乐,同成佛道。今佛已入灭梵音沉寂,化相三宝虽不复现,幸赖住持三宝住世,三宝弟子渴望见佛礼佛,便将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寄情于玉石、金铜或良木上,如佛在眼前,让佛法持续利乐有情。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述:“大帝(高宗李治)以法师先朝所重,嗣位之后礼敬逾隆,中使朝臣问慰无绝,施绵帛、绫锦前后万余段,法服、纳、袈裟等数百事,法师受已,皆为国造塔及营经像,给施贫穷并外国婆罗门客等,随得随散,无所贮畜。发愿造十俱胝像,百万为一俱胝,并造成矣。”《宋高僧传.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述:“基生常勇进造弥勒像,对其像日诵菩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乃发通身光瑞,烂然可观。复于五台造玉石文殊菩萨像,写金字般若经毕,亦发神光焉。”诸多史实记载,历代高僧不单重视佛法的传播、经典的翻译,同样也重视佛像的建造与保护。因为“经”能传法,“像”能表法,二者皆能表显佛法的殊胜功德。

如法供养 利他自利

  中台禅寺开山方丈 觉大和尚秉持弘扬佛法、保存文物及化导众生的悲愿创建中台山博物馆。传明何其幸运,自二○○九年加入了中台山博物馆导览义工的行列,每每在导览的过程中,见到访客或恭敬合掌,或赞叹佛像庄严,都让自己忆念起《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在 导师推动佛法五化运动的历程中,有机会透过导览,让更多人与三宝结缘,更深深体会续佛慧命、护法护教,是每位三宝弟子责无旁贷的使命。

  记得发心担任解说员的第三年,因对展品的熟悉与导览经验的增加,也可能是福报的增长,在导览过程中,与《金刚经》“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之理有所相应,稍稍体会到三轮体空之理,当下这念心顿时一阵清凉、法喜,如同云开见日般的光明盈满。

  佛法是觉的教育;佛教艺术能启发众生自觉、反省与思惟,当众生实践自觉与反省直至究竟,便能体会到这念绝对、永恒的清净心。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