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本期主题: 爱语摄







《法华经大成》云:“爱语摄。以善软心。随顺一切众生。
安慰开喻。一切众生。生亲爱心。依附受道。”
真诚爱语多赞慰,和言软语善接引,
修得梵音清净声,一切有情愿乐欲闻。


爱语从尊重和接受开始

文/普中精舍日间高级禅修班学员 传枢

  
  生长于传统家庭,“爱之深,责之切”是从小到大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反映出长辈希望晚辈愈来愈好的一份拳拳之心,但无形中也把目光焦点都放在缺点上。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里有问题,那里有毛病。对自己尚且不能接受,对他人当然也是以高标准来检视。

  初初学佛,上了禅修课,希望身边的人都过得很好,也希望自己可以说出令人欢喜的话;但习气使然,开口常常一针见血刺在别人心上,想“口吐莲花”却一不小心就变成“口吐毒蛇”。

欣赏尊重 真诚有感

  开始认真练习说好话,是出国求学之后。当时必修一门英文会话课,教导国际学生在当地教学的注意事项。上课时老师感受到我的不安,对我说:“内向的个性也是一种特色,只要在教学时做些调整,就可以让教学一样顺畅。”从小到大,自己的个性被人否定无数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他人对于我的一种尊重。对于还在辛苦适应环境,必须承受很多不同层面压力的我来说,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既了解到正向鼓励的重要,又因国外大环境的助缘,我努力开始练习赞叹。起初颇不自然,称赞时常常结巴,自己都觉得好笑。

  练习不久,又遇到问题。虽然发心想赞叹别人,可是个性认真的我,觉得为小事频频称赞有点假,为称赞而称赞更是虚伪,心中也怀疑:不真诚的称赞是否是妄语?于是开始思惟如何赞叹,而不违背真诚的信念。渐渐地发现,自己必须先学会去欣赏每一个人,才能真心地称赞。与人相处时,先不要急着下定论,先放下自己的爱憎取舍、是非黑白、既有的价值观,乃至过去的成见,真诚地去看待对方,思惟其人格特质:龟毛之人有其细心之处,粗心的人有其爽朗的一面……由正面观之,看到别人的长处就愈来愈多,慢慢地感觉到,每个人都很有特色、都很可爱,进而产生尊重与接受,乃至于面对别人的习气,有更大的包容力,因为瑕不掩瑜。当自己跳脱既有的惯性思维模式,去欣赏、尊重、接受及包容各式各样的人时,就能很真心地开口赞叹。

  爱语从尊重与接受开始。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先接受他人目前的状况,尊重他之所以有今日的种种因缘,才能进一步理解他的思维,以其能接受的方式,一步步化解冲突,建立善缘。如果一味地以自己的经验或价值去衡量,心中存有批判,就有对立,就无法以同理心,说出令人心开意解的话。每个人的背景不同,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可以理解和做到的事情也不同。常想:如果我和他人有同样的经历,背负同样的业力,我也会有相似的心境和作为,也未必做得比对方更好。感受到娑婆世界千人千般苦,也期许自己在言语间能带给别人希望与光明,不再制造对立与不安。

以法相濡 时时有润

  希望他人光明,自己的人生也会愈来愈光明。自己说出来的话,听得最多的人是自己。常常称赞别人,业识种子中,就充满正向的思维与正面的话语,有助于化除爱挑剔、易忿难悦的烦恼。尤其加上经常到精舍禅修的助缘,同参道友互相体谅、提携,也易于化解烦恼,共结法缘,一同成长。

  记得自己曾经做了错事,心中极为懊恼,不知道怎么忏悔才能弥补。拜《梁皇宝忏》时遇到一位师兄,也非常懊恼地在忏悔。因为感同身受,很希望他不要这么难过,在安慰他“逝者已矣,来者可追”的同时,突然间返观自照,心结亦随之而解。类似的经验,在道场里时常发生,往往在自己无力化解烦恼时,遇到有类似状况的师兄,彼此互相开解、鼓励、打气之间,自己的业识种子也慢慢转化,进而愈来愈能体会“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的涵义。

  虽然习气还是非常顽固,说话技巧还是有待加强,但我会继续努力练习,希望口中的毒蛇全都能转成令人心开意解的莲花,自利利他的人生充满光明。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