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本期主題: 正信的佛法







古德云:「有信無智,增長無明;有智無信,增長邪見。」
修行學佛,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從初信進一步達到正信。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透過聽經聞法,建立正確的知見,
就能於日常生活落實解行,產生淨化提升的力量。


正信無求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愫法師

  
  逢年過節時,總見民間寺廟川流不息的人潮,手持著香,口中低聲祈求著……但是為什麼「有拜有保佑」呢?其中的道理,許多人並不是很清楚,反正「拿香跟著拜」就對了。

  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人之精誠所至,加上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內因外緣具足自然靈驗。然而,以有求之心來念佛,是初信之「感應法門」,一旦遇到一點挫折,便會退失道心。若欲真正學佛,則須建立正信,學習佛菩薩的慈悲、智慧,所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古德云:「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過去宋孝宗遊杭州下天竺,見飛來峰(佛國山),便以山名問靈隱寺慧遠禪師:「既是飛來,何不飛去?」禪師答:「因為一動不如一靜。」後來又見行道觀音聖像,便問禪師:「眾生有難,念觀音菩薩聖號救苦;而觀音菩薩也手拿念珠,不知念個什麼?」禪師回答:「也念觀音。」孝宗奇怪問:「為什麼?」禪師回答:「因為求人不如求己呀!」

  慧遠禪師的回答,基於佛法最重要的知見「人人都有本具的覺性」、「人人皆可成佛」,相信自己可以,進而發展出積極的作為。在理上,修行要在這念心上用功,不需外求。藉由念佛幫助攝心,時時刻刻保持清楚明白的覺性,不落昏沉、妄想之中。煩惱來時,稱念佛號也能幫助我們轉化煩惱,讓心有所依靠,不被外境所轉,如此念佛就是修善止惡的「方便法門」。

  在事相上,人人都想要有圓滿如意的人生,如何才能隨心滿願呢?佛法告訴我們從因上努力,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想要富貴須修布施法門,想要身體健康須慈心戒殺,乃至吃素、放生,想要感情順遂須持不邪淫戒,想要全方位的如意,必須「修一切善,無善不修」,同時「斷一切惡,無惡不斷」,以布施對治慳貪,持戒對治毀犯,忍辱對治瞋恚,精進對治懈怠,禪定對治散亂,般若對治愚癡。

  進一步了達緣起性空的道理,知道福報也是生滅的,要在不生不滅的因上努力,「修一切善而不執著一切善」,如此布施乃至八萬四千法門都能由方便會歸究竟。經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若能如此生起正信,必定愈來愈自在,福德愈來愈具足,人生愈走愈光明!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