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護口行趣正道--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想達到理想的生活,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注重精神生活,從淨化心靈著手,提升、淨化精神層次,追求真正永恆的生命、永恆的價值,如此個人及家庭才能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而社會也才能得到安定。
佛法告訴我們要追求真正的生命。真生命,就在舊生命當中。從過去到現在,由於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向外攀緣,舊生命都是在染污,稱之為「古鏡蒙塵」。所以,現在就要開始用功,端正、清淨自己的六根,才能開啟我們的新生命。
如何淨化六根?淨化,就是把過去不好的習氣改正。過去喜歡亂講話,屬於口過,從現在開始,口要清淨,只講好話,不講壞話;只說佛法,不說無益之語,這樣舌根、口業就清淨了。過去喜歡亂動、喜歡到處亂跑,現在就要改過,不去不好的地方、不做不好的事情,這樣身根就清淨了。只起善念,不起惡念,意根就清淨了。時時刻刻管理好自己的六根,三業無失,心就能得到寧靜。
持口如佛口 三業如實淨
佛法說「口業如山」,我們的口很容易造惡業,口有四種過失──惡口、兩舌、妄言、綺語。俗話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禍從口出」,所以,時時刻刻講話都要謹慎,要守口攝意。
儒家說:「民無信不立。」所謂「人言為信」,如果口業不清淨,講出來的話,人家就不容易相信,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成功。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其中廣長舌相、上味相、梵音聲相,都是由於過去生中不說是非、清淨口業所修來的功德果報。
希望口業清淨,平時就要養成好的習慣,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後漢崔瑗有一句名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道人長短,乃是是非的根源。一個家庭裡,姑嫂、妯娌或兄弟姐妹之間彼此不和,產生嫌隙,這個家庭一定無法和樂興旺;社會上有些人喜歡說是非,挖別人的瘡疤,藉以自我膨脹,這個社會必定亂象頻仍。假使人人都能淨守口業,多觀察、學習別人的優點,多稱讚他人的長處,社會就能充滿和諧。
自修性是功 自修身是德
不說是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來說,管理別人很容易,管理自己卻不容易,因為身、口、意都已經形成種種不良的習慣。習慣惡口、講是非,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這個毛病。所以,要學習管理自己。怎麼管理?儒家說:「罔念作狂,克念作聖。」要克制自己的心念,不能衝口而出,先想一想:「這句話說出來有沒有副作用?」我們的行為也是一樣的,要「三思而後行」,不能衝動。這就是修行,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六祖壇經》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說他人的是非,自己就有過失,口業也不清淨,對自己、他人、乃至於整個團體都造成困擾。修行就是要自我檢討,而不去計較別人的過失、不評判別人的是非;假使自己受到他人的誹謗,也不要惱怒、抱怨,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日久見人心」,時間一久,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進一步,團體裡的成員要彼此互相讚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到別人成功,不要嫉妒,人家的成功是努力得來的,要把他當作學習的楷模;「見不賢」,看到那些沒有覺悟的人時時刻刻都在造惡業,也不要心生嫌惡,他的不好,就是我的不好。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能夠做到這樣,心量必定廣大,人際關係一定很和諧,家庭必定和樂,團體也能夠興盛昌隆。
修行就是清淨六根,沒有別的。古人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退一步,就海闊天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退一步想,不要跟人家爭長論短,明白這個道理了,終身受用無窮。家庭是一個道場、辦公室是一個道場、整個社會是一個道場,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心當中光明、自在、慈悲,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是淨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