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能生定慧--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修行就是一个“忍”字,忍,就能产生定。能忍,就是止,心自然就安定了。儒家也特别重视“忍”,中国的伦理、文化,就是一个“忍”字,与佛法非常相近。
制心不动定慧生
菩萨所修的六波罗蜜法门之一“羼提波罗蜜”,就是“忍辱”。修行从凡夫一直到成佛,就是一个“忍”字。“忍”有几种层次:第一是伏忍,第二是顺忍,第三无生法忍,第四寂灭忍。假使能够成就忍辱的功夫,心就定下来了,就能够超凡入圣。
伏,就是降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现前,要先调伏自己的心,如《金刚经》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世间上有很多事情,假使都要斤斤计较,就没完没了,所以只有一个“忍”字,所谓“柔能克刚”,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量要广大,就是要从“忍”字去下功夫。
团体中会有是非,就是因为不能忍。看到别人做事情不顺己意,就想要去干涉、去说东说西,这就是没有忍的功夫。假使人家骂我一句,我准备回嘴了,刚起了这么一个念头,马上回光返照:“我现在在修忍辱,我不能骂人家。”就把这口气咽下去了,这就是伏忍。
如果是参禅的人,刚刚一起烦恼,马上参它一下:“谁?”问它一下,脾气马上就没有了。念佛的人,看到自己脾气来了,马上:“阿弥陀佛!”就把气吞下去了,所以念佛也是在调伏我们的心。要成就世间的事业,也是要忍,以静制动,这样就能产生定慧。
第二是顺忍。用伏忍的功夫,慢慢地把心调伏得差不多了,进一步是顺忍──逆来顺受,无论是好的或坏的境界,都能甘之如饴,如《中庸》所云:“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就是顺忍。别人骂我,心当中明白,一点都不发脾气,笑一笑,就顺忍下去了,有了这样功夫,就是进步了。检讨看看,假使平时打坐觉得自己很有功夫,结果一遇到境界,别人骂自己一句,经过一天、两天……还在起烦恼,这就是没有功夫!所以,要检讨,不要起瞋心、不要起骄慢心。修行是不是真的有功夫,就要在这个地方测验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能耐,人家骂我们一句,心当中还是如如不动,了了常知,这个才是功夫。如果没有功夫,那还是在伏忍位。
悟无生忍常不退
第三,无生法忍。一个是生忍,一个是法忍。什么是生忍?生,就是心当中起的烦恼,或外在众生给的境界,都能甘之如饴,都能够忍的下来,这就是生忍。
“生忍”有二种,一是顺境,一是逆境。在顺境当中,别人对你百般地恭敬、供养,看看自己是不是生了骄慢心,自认为有功夫、有修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这样就是懈怠放逸,就会堕落!为什么?因为对于这样的顺境没有“忍”。遇到逆境,别人对我辱骂、嘲讽,可能就发脾气,乃至于怨叹、仇恨,这也是没有忍。
儒家也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有权有势、春风得意的时候,不卖弄这种权势,不膨胀自己,是不容易的事;假使忍不下,去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就造恶业了。
“贫贱不能移”,人在穷困的时候,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看到别人开好车、住豪宅,很神气、很威风,自己的心也不受影响。贫贱、威武,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志节、我们的人格。故经云:“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够忍得下来,心就安定了。
从前有一位张英,在朝庭当官,大家都称他张善人。有一次,张英故居的邻居在修建房子,把围墙往外移,侵占了张家三尺的土地。家人为了这件事写了一封信给张英,希望他能转嘱地方官来评断。张英收到信以后,回了四句话:“千里修书祇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到信谨遵指示,未再追究;邻家得知此事,觉得惭愧便拆墙重建,再退三尺,这件事就这样化解了。所以,如果每个人遇到事情时都能先退一步想,包容、忍让,彼此之间一定会相处得很愉快、很融洽。
事情想通了,自然就忍下来了。社会上许多乱象的发生,就是因为忍不下一口气。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自安”,对于修行来说,“忍”更是重要。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顺境、逆境,要用“忍”字来观照,这样就会有所进步。
其次是法忍。法,包括二种:一者,非心法,二者,心法。非心法,指外在的境界,冷、暖、饥、渴……这些境界现前时,我们的心能不为所动,也不怨天尤人,禁得起种种考验,心就能得到定。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心在禅定当中,安住在实相中,没有饥、渴、老、病、死……逼恼之苦。
什么是心法?对于自己内心瞋恨、忧愁、骄慢、淫欲等心念,都能忍心不动。每个人都有骄慢心,总认为自己修行很好、学业很好,一切都高人一等。觉察自己有这些心念,也要忍下来。而淫欲心更难调伏,假使能够降伏淫欲心,心就宁静了;降伏不了,就要修不净观等加行。
证到法忍,就了达诸法缘起性空。外面天气冷、热是缘起性空;人家骂我,也是缘起性空,没有能骂的人、没有所骂的境界,知道一切都是缘起,当体即空,证到法性空,就能成就“无生法忍”。
住泥洹城性寂灭
第四,寂灭忍。“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是最真实的境界,忍无忍相,人家骂也好、赞叹也好,这个心就像虚空、就像镜子,不留一点痕迹,所谓“汉来汉现,胡来胡现”。这念心达到如如不动、绝对寂灭的境界,不生不灭,无量寿、无量光,这就是菩提、涅槃,就是果证无生。
菩萨修忍辱波罗蜜,对一切苦乐境界都能安忍不动,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谓“见境不生贪爱,于理不生分别,不于理中生分别,是故其中最吉祥。”见到外面的境界,心中不生贪爱,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安住正念、安住正定,站得住、站得长,这是最吉祥的,什么人都找不到你。要达到这个境界,要站得住、站得长,就必须要忍。
修行一个是能,一个是所。能,是能忍的心;所,是所忍的境──有顺境、有逆境。在顺境中,不心生贪着;在逆境当中,也能如如不动。用般若的智慧,观一切外境都是相对法,没有一个绝对的存在。所以,顺、逆也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不实的,管它作什么呢?如果执着虚妄不实的境界,自己就失去了智慧和定力,迷失了本心,“一念不觉”,就是众生。所以,要时时守着自性、守着自己的真如佛性。到达最高的境界了,能守的这个心也要放下,达到寂灭忍,就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彼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