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策
文/見橙法師
一直很喜歡歷史典籍中,那些足智多謀的人物,總能想出錦囊妙計出奇制勝,所謂「三十六計」正是如此。其中「走為上策」,譬喻陷入焦灼困境,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以遁走為最佳對策。這句名言對一般人並不陌生,然而仔細分析思惟,原來多數人早在不自覺中,將此做法慣性地用在生活中。
尋歡遁走 困煩惱家
現實的生活中,難免會有各種境界、狀況,令我們感到憂悲瞋惱。當遇到了順境,真是掩不住歡喜愉悅,投入了貪愛、執著,一旦失去就是憂悲瞋惱;而遭逢逆境,身、心急於遠離這種不快意,仍是憂悲瞋惱的心境。於是我們就選擇了「走」!「走」去吃喝玩樂、「走」去恣情縱意的言行作為、「走」去麻痺自己、自欺欺人的鴕鳥心態中。
用逃避換來短暫快意的假相,並無法使自己真正走出煩惱。俗話說:「換個環境,換個心境」,所以一般人遇到逆境也常想要離開!離開不歡喜的事物、離開厭惡的人、離開不適合我的環境、離開到可以重新開始的地方……。如果一直沒有覺悟到要反省、檢討、改正自身,一旦遇到相類似的情境,始終是如出一轍的老樣子,任你走遍海角天涯,煩惱、障礙卻依舊如影隨形,始終找不到真正休歇的安樂窩。
所以一般人的「走為上策」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上策。不管任何形式的「走」法,一走了之都不會令我們的人生更加美滿,一時的逃境安心,也安不了心。究竟有沒有一個絕佳的「上上策」,得以遠離人生中的憂悲苦惱呢?
八風不動 憎愛不生
《大寶積經》云:「智者於苦樂,不動如虛空。」又云:「不為八風動,則不生憎愛。」若能不為「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種種境界所動,成為逢苦不憂、遇樂不喜的智者,將是多麼祥和自在的人生!藉由經典的啟發,再透過日常的觀照,覺察、覺照妄想和煩惱,一旦境界風吹來,便容易站得住腳、作得了主,歇下無法平靜的心。
翻開《楞嚴經》,佛陀早已對大眾開示:「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藉由憍陳如尊者的悟道因緣,提示學人「客塵主空」的道理。 「客」喻妄想來來去去、生滅無常,「主」如本具之自性常住、不生不滅;「塵」喻妄想習氣生滅、紛擾,「空」如自性真空,沒有阻礙、如如不動。依循著道理,如是思惟靜觀客塵,發現在遇到覺得被誤解時,心中便開始分別:「這不對、不合理、我沒錯!為什麼要被指責?」這些生滅的妄想心,就是「客」、就是「塵」。當心念一轉,反省自己真的錯了,覺得被誤會而生氣、委屈的心念也就不再有了。
如是分析「被誤解」的客塵,發覺不論起了何種心念,終究不會恆常地存在。方知佛法所言:「當知唯心,無外境界」是如此真實的道理。藉由觀客塵更能肯定,眾生有著始終存在、卻如如不動的自性,那是「主」、是「空」。只要堅持不隨逐、不攀緣、不理會種種生起的妄想,心自然就能夠漸漸平靜下來,並且能夠知曉如何應對眼前的境界,從容且無有障礙。這就是「堅住正念,隨順覺性」的呈現,也是最高明的「上上策」。
運用「客塵主空」的道理,學習作主,令自己的心始終歸於平靜,面對未來各種的境界不為所動,人生定是處處皆光明,那又更是上上策中的上上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