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 菩薩行
文/普圓精舍夜間中級禪修班學員 傳達
對於一個在外商公司工作了二十五年的主管來說,學習禪修原本是與生涯軌道很不相關的事。因為美式的工作風格快速高壓、績效導向,每天不是追逐員工、追逐業績,便是被主管追逐、被客戶追逐。如何能夠融合靜坐、吃素、溫和的佛弟子等行為模式來工作及生活呢?學佛以來,個人的心得可以用「觀」、「精進」及「布施」三個重點來說。
觀行入門 活在當下
在初級禪修班第一堂課,談到了《心經》首句「觀自在菩薩」,便讓我有了很深刻的觸動。「觀」說的是自覺、覺他、覺滿;說來容易,卻很難做到。在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中,邊吃飯邊講電話,搭捷運、高鐵也不停地滑手機,忙不完的事,占據了所有的時間及心思,若有一絲絲的空檔,反而會慌張害怕:是否忘了什麼事沒有做?趕快再找些事來做!如是不自覺地過了每一分鐘、每個小時,直到最後在沙發上無力地睡去。回首一看,還真說不出這些年來是怎麼過的,這樣好嗎?有意義嗎?
從「觀」,自覺,便是一個很重要的法門,教我們在每一個當下,停下來自我覺察,看看我在做什麼?想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想?讓自己能夠活在每一個當下,清楚明白、放鬆;在平靜中,才能專心,才有機會讓自己的智慧不被緊張及壓力所蒙蔽。這當中,重要的是隨緣盡分、盡分隨緣,不被貪、瞋、癡、慢、疑所牽引而愈陷愈深。養成了自我覺察的習慣後,方能時時警惕警醒,隨時改正,並進而覺他,做到自利利他,於是乎在「觀」之後便得自在。
在學佛的道路上,「精進」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因為在修行的過程中,最怕的便是懈怠。對治身心懈怠的藥方就是精進。除了每天誦經、念佛、多做善事,還特別提醒自己要用柔軟語來對待他人。精進如鑽木取火,不可半途而廢,有云「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無論做什麼事,要有恆心、毅力,「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方能在學佛的路上,發菩提心永不退轉。
利他分享 廣結善緣
「布施」是助人為樂,廣結善緣,不但能修福報,也能捨除慳貪,學習慈悲、尊重的態度,在修行上則是捨己利他,行菩薩道的第一課。從學會自我覺察以後,不斷地精進學習,進一步從「法布施」落實利他。經常與有緣人分享一些很有意義的禪語、小故事,除了自我惕勵之外,更可以與朋友們共勉、一起精進。更棒的是,周遭的朋友都很喜歡這樣的分享,而不只是沒有意義的網路笑話、影片。
每週兩個小時到精舍上課,花很少的時間,卻帶來很大的報酬。所以,無論再怎麼忙碌,也會想方設法趕到精舍上課。經由自我覺察,保持警醒,於定中去思慮及應對,發現人也變得比較不慌亂,做事更有條理。以利他的出發點與同事相處,少了磨擦,多了互利。建立互信之後,很多事情也變得更有效率。以利他的出發點來成就客戶,客戶的信任感與日俱增,看得到業績的提升,但責任感也隨之而來。以利他的出發點來關懷家人,大家也覺得相處變得容易了、有趣多了,不再是各忙各的,互不理睬。
禪修不是單調的形式,而是完全融入生活之中,讓人活在當下,平靜安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