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勞迥脫事非常
文/普圓精舍夜間中級禪修班學員 傳琇
去年三月中旬,參加研華科技主辦的中台禪寺佛國巡禮,心中即生起莫名的讚歎,隨後報名參加精舍的禪修班。初入佛門的我,一路跟隨法師與師兄們學習與體驗各項活動,不僅解答心中諸多疑問,也縮短學佛摸索的時間,並且體會到中台推廣「三環一體」的用心,亦即教理、福德與禪定三者同時發展,修行很快便上路了。
如實覺照 煩惱即菩提
法師常說:「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心,佛的心就是覺。每個人都有本自具足的覺性,只因六根習於六塵染著,心喜歡向外攀緣,作不了主;只要學會收攝這念心,使之清淨,保持覺性清楚明白、能夠作主,心中的摩尼寶珠自然現前。」如何下手呢?「透過覺察、覺照,時時反省檢討改善,覺性自然現前。心愈來愈清楚明白,便愈來愈接近佛的心。」
隨著年紀增長,如果沒有刻意提醒自己去覺察、覺照,檢討改善自己的身口意,就會不自覺陷入我執,習氣愈來愈重。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檢討總是針對別人;若不順己意,便產生瞋心,落入一念十二因緣的惑業苦循環之中。幸好法師常常藉由佛典故事、禪宗公案或生活實例來啟發我們,讓我們學會「轉念」,其實生活中的諸多煩惱,都有其一體兩面,沒有絕對的好壞,端看個人如何思惟與面對,想通了,照破了,就能體會到「煩惱即菩提」的真義。
又常思惟法師所說「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一天在家讀誦《金剛經》時,突然靈光乍現,原來「生處轉熟」跟「會熟巧精」有異曲同工之妙。試想我們學習佛法,從不懂到懂、不會到會,學會了之後還要熟練,熟悉之後還能巧妙運用,之後再不斷精進,達到「無住生心」的境界。「熟處轉生」則是把累世的無明與習氣改掉,變得陌生、不再熟悉,換句話說,貪瞋癡淡薄了,戒定慧才會現前。
身體力行 箇中有真義
佛法微妙的地方,在於精簡的文字卻暗藏深奧的道理,而每個人體悟的程度雖不同,但隱含著個人經歷過的人生哲理。佛法需要透過「知」與「行」合一,才能一點一點開悟,然而悟到後還要繼續保任,覺性才能現前。因此,每每領悟到一點點佛法,都讓人倍感欣喜,尤其是歷經兩次福慧出坡,在兩天的體力勞動後,不但身體疲勞很快褪去,內心還充滿寧靜清澈、塵勞被洗淨的感覺,更令人覺得佛法的不可思議。
現今「體驗經濟」當道,消費者購物時,可事先體驗,確定適合自己再決定下單。同樣地,對於初學者常常困惑學佛該怎麼開始?也可以嘗試和我一樣的做法,從參與各項活動體驗開始,增加自己對佛法與道場的認識。試想再好的佛理,如果沒有親自去體驗實踐,光是坐著聽講,就好比美味的食物,光是用看的,又怎能真正體會箇中滋味?再者,如果還停留在學佛只要拿幾本佛經唸唸,或是隨興看看電視或網路上的法師說法,那麼往往只能霧裡看花,無法真正入門。
感恩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提供諸多學佛的良方,讓我們從生活中落實福德、教理、禪定「三環一體」的實踐行門,不僅提供大眾在精舍薰修佛法,還透過各項法會活動,讓忙碌的現代人隨時可以參與體驗,慈悲、細緻、貼心地接引大眾親近佛法、修習佛法與實踐佛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