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人生--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人是群體的動物,人生不只要面對生存的問題,還要面對社會與人群,所以人生的範疇廣泛且錯綜複雜,如何使我們這一生過得和諧、安詳、舒適、光明、幸福,進而更能夠提升達到解脫與自在?首先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讓我們的行為有準繩可以依循,不至於迷失,才能走向安穩的人生大道,推而廣之,社會也能因此而安定、祥和。
悲智雙運 清淨圓滿
在佛法中「正確的人生觀」稱為「正知正見」,又稱為「正智」。不僅要將正見落實在生活中,更要使它提升達到至真、至善、至美,具有佛的智慧——清淨、光明與慈悲的「淨智」。「淨智」是每個人自性中本自具足的,佛陀正是徹底地契悟淨智;而凡夫則無法清楚地掌握它,佛與眾生的差別就在這裡。
所謂「智慧」,可以略分成四種:一、愚智。二、邪智。三、正智。四、淨智。由於知見上的偏差而產生執著、是非不明、本末顛倒,就是愚智、邪智,這樣的人生是黑暗、煩惱、苦悶與抑鬱的,不但會影響個人,嚴重的還會危害到家庭、社會,甚至全人類。如果能夠明白禪的道理,透過學佛禪修,就能夠破除愚智、邪智,提升正智達到淨智。
佛法不只講智慧,也講慈悲,智慧與慈悲就是佛的本質與內涵,也是修行學佛者所要達到的目標。一般人常說,只有感情,而沒有理智,就容易誤事。同樣地,如果我們只有慈悲而沒有智慧,便容易為情感所左右,做任何事也無法成就;反之,如果只有智慧卻沒有慈悲,整個人就會很冷漠,人生也不圓滿。真正的「禪」就是既有慈悲、智慧,又能提升正智,達到佛的境界──清淨圓滿的淨智。現代的社會號稱修「禪」的人也很多,但不盡然是「正智」與「淨智」的禪,有些人想嘗試,如果走錯了路,找到邪知邪見的人學禪,心中了邪見的毒,在打坐時就會出種種問題,由此可知正知正見的重要。
生活在現今知識爆炸的社會,人類的科技與知識已經發展到極高的水平,如果缺乏正知正見的引導,知識便會畸型發展,乃至形成病態;科技的發展如果沒有以「正智」、「淨智」、「慈悲」作基礎,科技的發展也會造成人類的自我毀滅。例如,種種翻新的犯罪手法,有許多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在這樣的時代,更突顯出禪的重要性。不管做人做事或服務人群,都必須透過禪的慈悲、平等、正知正見,以及清淨的智慧來引導。如果每個人都能踏實地修禪,那麼儒家所說的「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絕對不是夢想。
正見為本 淨智如如
在當前充滿物欲的社會裡,人們由於缺乏正知正見的指引,不知要將心安住在哪裡,煩惱與苦悶與日俱增,倫理與道德也逐漸淪喪,社會的亂象更是層出不窮。例如,放學或下班回到家以後,這念心無法安住,只好到外面去找刺激,一些社會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禪者,佛之心。佛的心就是覺悟的心。如果我們懂得禪的道理,並且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安住這念心,不但可以減少很多煩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和諧,社會也會更祥和與光明。
禪定的道理,就是要經常保持這念覺性存在,例如,走路的時候心就在走路上面,不會邊走邊打妄想,甚至上班、下班也一樣,人在哪裡,心就在哪裡;為人處世更要做到「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隨時檢討自己的過失,有過失就要馬上改過,經常去除心中的煩惱,讓我們的心清淨得像一面鏡子、一潭止水。此時,這個無念的心,就是佛的心,也就是我們真正的生命。這個佛性每個人都具有,連動物也有,所以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將「禪」落實在生活中,這一生就會過得愉快、幸福。而更進一步要追求永遠的生命,就要體悟佛心。佛心就是清淨的智慧、就是我們這一念清淨的覺性。契悟了這個覺性,這念心便有定力、智慧,面對任何事情,都能看得非常清楚與準確,真正契悟了自己的本心。用這念「本心」來研究學問、發展事業一定能有所成就,用來修習佛法,更能夠證悟菩提、證悟佛道,生命就是蓋天蓋地,無有窮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