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部
三月五日至三月二十一日,本寺一连举行两梯次的春季僧众精进禅七,本山及海内外各精舍法师们摒除外缘共聚禅堂,长养定慧,体证禅心,期以七日专修,一掬曹溪法水,彻见清净自性。
万缘放下 直探心源
|
主七见灯和尚提示学人,二六时中随顺觉性,坚住正念,朝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而努力。 |
|
|
|
“行亦禅,坐亦禅”过堂、行香、静坐,动静之间皆是探究心源之契机。 |
三月五日下午三时,在庄严的起七仪式后,主七见灯和尚开宗明义揭示,禅七的目的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也是出家修行的终极目标──契悟菩提涅槃。七日克期取证,是平日福慧双修的总验收与道业成就的关键,对于禅七的功德与重要性,当生起难遭遇想,感恩、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福报。
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进了禅堂,第一要务是发大愿、立定志向,所作所为都是朝着“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而努力,应当万缘放下、提起正念。大众或在精舍普度众生,或在常住发心,或于学院深入经藏,修自利利他的菩萨行,这些善法还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如果心一直靠在生灭法上,仍是生死轮回之因,所以要以舍舍善、销归自性,安住在诸位能听的这个,就是人人本具的清净心,要有信心、直下承担。
主七和尚进一步阐示“明心见性”的要义:明心,就是保持心清楚明白,没有妄想、昏沉、无聊、无记等四种病态;没有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等烦恼。见,是安住之意,安住在本心本性;性,是指觉性。这念心具足三种特性:一能知、二本具、三不变易,“明心见性”就是当前能知的心,清楚明白不打妄想,安住在本具的清净心。《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保持当前能知的这个,即“如是”;“生”是存在之意,不是另外想一个清净心,只要保持、保任本心本性的存在,即是无住生心。
修行当自觉、自我努力,听经闻法藉教悟宗。平日修习种种止观法门,是为了去除妄想执着,回复本然清净,从方便回归究竟,就像应病与药,目的是为恢复健康,这是渐修;现在直截了当在心地用功,不假方便,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没有迷惑就不再造业,心不生病就不会受苦,不迷就是悟,故称为顿悟法门。《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起了断妄想的心,有能断、所断,又是一重生灭;打了妄想不理它就好,如是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动静闲忙始终不离当念,精进踏实、脚跟点地就站得住,时时保任定能站得长。
安住本心 不迷即悟
禅七中,主七和尚藉由《楞严经》中,波斯匿王从三岁到六十二岁能见恒河水的这念心,和憍陈如尊者所悟“客尘主空”之理,提示大众先认清宾主关系,才能掌握用功的方向。心中的妄想念念相继,就像客人来来去去,而能知的心始终如如不动、清楚明白,才是真正的主人。过去认妄为真与道相违,现在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要发长远心、精进心,不得少为足,继续在本心本性上来安住,如此修行定能有所成就。
主七和尚亦劝勉学人,修行遇到瓶颈或妄想粗重时,要修止观法门回互用功突破障碍,可从四个方向努力:一、惭愧忏悔。二、持戒清净。三、广积福慧。四、发广大愿心。烦恼降伏后,再回归心地法门用功。《圆觉经》提到,凡夫、贤位菩萨、登地菩萨与如来的四种随顺觉性,亦可作为心境提升与净化的检验标准,从有为归于无为,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没有烦恼的这个心,就是本具的清净心,从这里契悟,悟后起修,方是真修。
禅七每日十支香,无论是早晚课诵、静坐、行香或过堂,时时皆是悟道的契机,处处皆可体会“语默动静体安然”的妙意。解七在即,主七和尚提醒,从禅堂静中养成,回到发心的岗位动中磨炼,可用永嘉大师〈四料简〉:“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作为日常应对之准则,如此因上努力,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修一切善不执着一切善,了达体不碍用、用不离体、体用一如之理,不论动静这念觉性始终存在,日久功深自然水到渠成,就路归家。
《无量义经》云:“历劫挫身不倦惰,昼夜摄心常在禅;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藉由禅七精进参究,大众法师对心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出了禅堂更秉持 导师的教诲,落实“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的菩萨行履,引领有情朝着离苦得乐、圆满如意的佛道迈进。